当代中国建筑

作品数:170被引量:340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翔宁支文军张利郝曙光王骏阳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三角形的妙用 走向市民建筑——洛格罗尼奥市政厅
《世界博览》2024年第22期88-91,共4页王谦(文/图)  
西班牙城市的道路不宽,建筑紧邻着街道。在这样的环境中,建筑师不会刻意追求新奇的造型,而是希望把建筑融入城市肌理之中,使之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在西班牙北部的洛格罗尼奥市,就能看到这样的建筑。当代中国建筑师的实践,依托于近30...
关键词:城市肌理 本土建筑师 站得住脚 设计概念 市政厅 三角形 当代中国建筑 
深大建筑:产学研一体化机制的范本
《世界建筑导报》2024年第S1期20-20,共1页仲德崑(文/图) 
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自1984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40年的岁月,诚为可喜可贺!深圳大学建筑设计院,自成立以来,完成的项目成百上千,遍布祖国大地,包括深圳和全国各大中城市。获得国际、国家、部、省、市各级优秀设计和科技奖数百项,是...
关键词:产学研一体化 建筑设计院 深圳大学 当代中国建筑 大中城市 建筑设计研究院 
第二十七届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成功举办·主论坛报道
《世界建筑导报》2024年第2期47-50,共4页王佳怡(整理) 赵一丹(整理) 邱炎(整理) 
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创立于1984年,其前身是现代中国建筑创作研究小组,是全国最具规模的非官方建筑学术团体。通过二十多届的运作和实践,推动了我国建筑创作的繁荣,活跃了建筑创作的氛围;对我国建筑创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建筑创作 学术团体 整体水平 当代中国建筑 主论坛 非官方 
第二十七届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学生代表“成长”感悟
《世界建筑导报》2024年第2期54-57,共4页吕炟麟 朱显珺 陈思 马咏薇 张晨曦 李佳颖 郝云起 梁芷清 张宇涵 施忱希 牛嘉琪 刘蓓 陈卓禧 黄忻玥 何子熙 
01-清华大学-吕炟麟-《在深圳,我看见活力城市》(节选)作为在北京生长二十年的地道北方人,此次深圳之行为我打开了观察体验迥异城市风貌的视窗。于我眼中,北京与深圳作为当今中国的“龙头城市”,都具有相当的城市活力。然而,北京的活“...
关键词:城市风貌 活力城市 龙头城市 城市活力 观察体验 当代中国建筑 影响力 生命力 
建构当代中国建筑理论的新议程被引量:4
《建筑学报》2024年第1期6-13,共8页李翔宁 莫万莉 王雪睿 闻增鑫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20ZD11)。
基于建筑理论之概念溯源、历史回顾及其当下所面临的挑战,勾勒出当代中国建筑理论体系建构的新议题、新方法与新特征。基于对1960年代以来全球建筑理论发展的回顾,指出建筑理论在当下需要应对建成环境、社会文化、新兴技术和气候变化4...
关键词:建筑理论 当代中国建筑 新兴技术 文化身份 全球视野 
当代中国建筑实践状况关键词:全球议题与在地智慧被引量:5
《建筑学报》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王凯 王颖 冯江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20ZD11)。
尝试观察过去20年的当代中国建筑话语及其生产过程,讨论如何在全球视野中理解当代中国建筑实践的特征,以及这种特征是否可以提供某种独特的经验,并最终形成某种“中国化”的理论思考;进而指出,基于具体实践条件的对全球性议题的在地化回...
关键词:当代中国建筑实践 实践观察 全球议题 在地智慧 
访谈:当代中国建筑理论建构的挑战与展望被引量:1
《建筑学报》2024年第1期37-45,共9页莫万莉 张晓春 陈露 刘姣曼 邱嘉玥 王雪睿 毛键源 闻增鑫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20ZD11)。
当代中国建筑理论建构所面临的挑战之重大、现实之复杂、视角之多元,注定令其不仅是理论家和学者的集体工作,亦需要来自设计实践的“一线”视角。由此,围绕当代中国建筑理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当代中国建筑实践之于理论建构的潜能及关...
关键词:学科知识体系 现状与问题 当代中国建筑 理论建构 技术革新 访谈 建筑师 大方向 
“钝感”思辨:网络媒体时代中的南京城市特质及其影响下的建筑实践
《建筑实践》2024年第1期121-127,共7页吴子夜 
不论是古代、近代、现代,对于中国的城市规划或建筑设计,南京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它是中国最古老的都城之一,也是现代中国建筑学教育的起源之一,对当代中国建筑师的建筑思维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钝感”,字面意思...
关键词:建筑学教育 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 建筑思维 当代中国建筑 钝感 城市特质 南京 
造物:非常建筑地/的建筑世界
《建筑学报》2023年第12期6-14,共9页李华 朱昊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2038007);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20ZD11)。
以基本建筑为出发点,通过阅读张永和的作品、图和文字,探讨非常建筑以物质构造的方式构建生活世界和体验,在设计、绘图和建造3个行动中与物质性相关的理念、方法与做法,其特点和在过去30年间的一贯性与变化。以此为基础,讨论以张永和和...
关键词:张永和 基本建筑 建造 物质性 当代中国建筑 
地方性建造——2023青年学者支持计划综述
《建筑学报》2023年第8期94-97,共4页周渐佳 黄印武(指导) 王骏阳(指导) 冯江(指导) 李华(指导) 
《建筑学报》于2017年推出"青年学者支持计划",至今已是第四届.青年学者支持计划始终立足于同一个目标——直面当代中国建筑实践,思考建筑批评的文本写作与具体实践的关系.2017年的首届青年学者支持计划以"建筑批评方向"为主题,讨论建...
关键词:青年学者 建筑批评 文本写作 当代中国建筑 地方性 实践 思考 《建筑学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