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金

作品数:8被引量:4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玉米双株河套灌区大豆抗虫机制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北方农业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河套灌区玉米一穴双株高产栽培穴行距配置被引量:4
《北方农业学报》2019年第1期29-32,共4页党久占 赵强 刘宇杰 张玉金 张光 任孝忠 李彦英 白勇兴 
内蒙古农牧业创新基金项目(2016CXJJN02)
为确定河套灌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挖掘更大增产潜力,于2018年在河套灌区进行了一穴双株不同穴距、行距配置的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河套灌区玉米一穴双株栽培,在使用登海618品种,密度9.6万株/hm^2,膜上行距40 cm条件下,穴距×膜...
关键词:玉米 一穴双株 穴距 行距 
河套灌区玉米减膜增效栽培的示范被引量:1
《北方农业学报》2018年第6期9-12,共4页党久占 赵强 张玉金 张光 任孝忠 刘晓燕 李彦英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创新基金项目(2016CXJJN02)
针对河套灌区玉米连年覆膜种植造成的地膜残留污染问题,2018年在杭锦后旗进行了早熟耐密玉米品种不覆膜1穴多株高密度栽培和中晚熟品种覆膜与早熟品种不覆膜1穴2株高密度栽培间种两种方式试验示范。试验1结果:KX9384 1穴2株、3株和1株...
关键词:玉米 减膜 增效 
玉米一穴双株高密度和单株常规种植施肥效应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北方农业学报》2017年第4期43-46,共4页樊秀荣 党久占 王殿清 翟永胜 张玉金 闫素珍 孙祥春 
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16CXJJN02)
通过氮磷钾肥不同组合处理对玉米一穴双株高密度和单株常规种植施肥效应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一穴双株高密度种植各肥料处理比单株常规种植的相同处理增产,氮磷钾足量配合处理4(N_2P_2K_2)增产幅度最大。玉米一穴双株氮磷钾肥的...
关键词:玉米 双株种植 肥料效应 
河套灌区玉米一穴双株高密度栽培最佳施肥量的研究被引量:7
《北方农业学报》2017年第2期7-10,共4页党久占 樊秀荣 薄中华 张玉金 梁红伟 翟永胜 孙相春 李岩 
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16CXJJN02)
采用"3414"完全方案试验,对河套灌区玉米一穴双株高密度栽培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进行研究。通过试验证明,氮、磷、钾肥的足量配合施用对一穴双株高密度栽培玉米的产量影响较大。氮、磷、钾肥的综合效应为78.7%,说明足量氮、磷、钾肥...
关键词:玉米 一穴双株 施肥量 
玉米新品种先玉696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2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年第6期14-14,41,共2页党久占 朱雪峰 吕志敏 张玉金 贺军 李占有 
内蒙古农牧业创新基金
运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玉米杂交种先玉696的产量与密度、磷肥、氮肥施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产量和各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为Y=856.09+46.16X1+35.95X2+38.84X3+13.75X1X2+9.43X1X3-44.02X1^2-24.98X2^2-18.48X3^2...
关键词:先玉696 高产模式 栽培措施 
玉米杂交种间种增产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年第3期17-17,50,共2页党久占 吕志敏 张玉金 米志恒 阎礼 孙相春 贺军 
内蒙古农牧业创新基金项目
试验以基因型不同、表现型差异明显的两个玉米单交种进行2∶2和4∶4间种,研究其增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不同品种合理间种可显著提高产量,但不同品种间种增产幅度不同,试验的3组搭配组合增产在4.56%~8.06%.对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关键词:玉米间种 产量 百粒重 穗粒数 
苦荞育种现状与探讨被引量:12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年第3期90-91,共2页张玉金 叶俊 张智勇 智宇航 
苦荞也称鞑靼荞麦,属蓼科荞麦属,是荞麦属中两大栽培种之一。中国苦荞种植范围较广,分布于北纬23°30′的云南文山到北纬43°的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东经86°的西藏扎达到东经116°的江西九江这一区域。从垂直分布看,苦荞主要分布在40...
关键词:苦荞 育种现状 云南文山 克什克腾旗 荞麦属 种植范围 垂直分布 海拔高度 
大豆不同品种豆荚细胞组织结构与抗食心虫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4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年第1期39-39,121,共2页张智勇 齐冰洁 张玉金 
文章对大豆食心虫不同抗性品种的荚皮细胞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豆荚表皮细胞呈近圆形突起、直径小并且表皮下小细胞层数多、表皮下特长细胞长、隔离层细胞呈纵向排列的有较强的抗性。因此,豆荚的细胞结构构成形态物理学抗虫机制。
关键词:大豆 食心虫 豆荚 抗虫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