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生

作品数:41被引量:6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书院周必大科举教育宋代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兰州学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甘肃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考异
《四川图书馆学报》2021年第2期82-86,共5页李光生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南宋科举视域下的古文经典化研究”(17BZW096)研究成果;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南宋文章选本与古文经典化研究”(2019-CX-017)研究成果。
《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的清代钞本以及由钞本而生的目前通行本皆源自于1257年庐陵刊本。但庐陵本并非杨仲良编纂的原始蜀本。对原始蜀本的书名、成书时间、体例及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对庐陵本的编辑者有意模糊庐陵本与原始蜀本的密...
关键词:《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杨仲良 庐陵本 原始蜀本 
科举、教育与学术——朱熹《学校贡举私议》述论
《教育与考试》2020年第3期30-36,共7页李光生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南宋科举视域下的古文经典化研究”(项目编号:17BZW096);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南宋文章选本与古文经典化研究”(项目编号:2019-CX-017)的研究成果。
朱熹晚年所作《学校贡举私议》,批评了科举教育的诸多弊端,提出了科举教育改革的系列措施,其中“立德行科”和设诸经科成为重中之重,并突出了“四书”及其注疏的经典地位,体现了朱熹在科举场域下实现其“德行道艺”的教育理想和发展道...
关键词:朱熹 《学校贡举私议》 科举 教育 学术 
古文经典的历史脉络、生成机制及当下意义被引量:2
《学习与探索》2020年第5期166-173,共8页李光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南宋科举视域下的古文经典化研究”(17BZW096)。
古文经典生成的历史脉络大体可分为萌芽期(汉魏)、启蒙期(唐代)、发展期(宋代)、高潮期(明清)四个阶段。古文经典生成于特定的历史语境而独具个性。自宋代开始,复古思潮、明道倾向及科举等构成古文经典的三大生成机制,并通过选本及评点...
关键词:古文经典 复古 明道 科举 秦汉文 唐宋八大家 
《皇朝大事记》书名及版本考论被引量:2
《兰州学刊》2020年第3期56-65,共10页李光生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南宋科举视域下的古文经典化研究”(项目编号:17BZW096);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类)“南宋文章选本与古文经典化研究”(项目编号:2019-CX-017)。
南宋史籍《皇朝大事记》本质上是一部科举参考用书。该书虽不能确定具体的成书时间,然书名繁多,且有五个版本系统,即:《类编皇朝大事记讲义》24卷本、《类编皇朝中兴大事记讲义》27卷本、《皇朝大事记》13卷本、《皇朝中兴大事记》8卷...
关键词:《皇朝大事记》 书名 版本 
苏诗唱和与物品交换——一段关于“仇池石”的记忆被引量:1
《华夏文化论坛》2019年第1期28-36,共9页李光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南宋科举视域下的古文经典化研究”(项目编号:17BZW096)
元祐八年(1093年),围绕苏轼'仇池石'的唱和活动,引出一段'以石易画'的故事。交易虽未果,然透露出宋代文人日常生活的'经济'意识、艺术品消费与收藏的'物恋'情结、'寓意于物'的审美态度与哲理思考、人生出处情怀的寄托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苏轼 唱和诗 物品交换 仇池石 
中国古代文学“雾豹”意象的多重义蕴
《中国文学研究》2019年第1期109-114,共6页李光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南宋科举视域下的古文经典化研究"(17BZW096);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周必大与南宋文化"(16YJA751012);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类)"南宋文章选本与古文经典化研究"(2019-CX-017)
雾豹意象源出《列女传》陶荅子妻的故事,本为避害之隐喻,后随着隐逸之风的盛行主要与隐逸主题相关联并成为文学传统。而在宋人尤其是黄庭坚而言,雾豹又是美文赖以形成的条件和过程的文化符号,蕴涵着宋代诗学中对读书的深度执著。
关键词:雾豹 远害 隐逸 美文 诗学 
阅读的诗学——黄庭坚“江湖夜雨十年灯”别解被引量:2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28-31,共4页李光生 魏秋洋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南宋科举视域下的古文经典化研究"(编号17BZW096);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周必大与南宋文化"(编号16YJA751012)
《寄黄几复》是山谷诗中的名篇,颔联被誉为"极至""奇语",除技法工整、意境优美之外,更在于塑造了一个能让当时读书人引起强烈共鸣的专注勤勉的学者形象,同时揭示了黄庭坚重视阅读的诗学理论。
关键词:黄庭坚 《寄黄几复》 "十年灯" 诗学 
论南宋理学家的艳词创作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9年第1期36-40,共5页李光生 魏秋洋 
南宋理学家重道轻文,对作为"艳科"的词体文学更是在观念上加以排斥,然他们中的部分人又涉足艳词创作。这种现象,既是词体文学在南宋享乐之风影响下强势发展的结果,也是理学家宽容态度的体现,反映了理学与词学在互相渗透与联结下的关系。
关键词:理学家 文道观 艳词 
宋初江南三书院的教育意涵与文化反思被引量:1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96-102,共7页李光生 魏秋洋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南宋科举视域下的古文经典化研究"(17BZW096);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周必大与南宋文化"(16YJA751012)
东佳书堂、华林书院与雷塘书院并称为江南三书院,在宋代教育文化史上具有特殊意义。作为家族书院,三书院教育以家传孝义和期取青紫为双重使命,受到朝廷旌表和公卿名流题诗称颂。这既反映了宋初的政治文化生态,也透露出三书院名动天下的...
关键词:江南三书院 教育 家族 孝义 科举 文化反思 
论周必大的文学思想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125-130,共6页李光生 李旎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南宋科举视域下的古文经典化研究"(项目编号:17BZW096);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周必大与南宋文化"(项目编号:16YJA751012)
周必大的文学思想颇具卓识,强调文学的政教功能和道德涵养,提出了"气全理正"的理气说,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南宋中兴时期官方的文学理念;在创作主体个性问题上,强调"气"与"学",反映了宋代博学的文学风尚。周必大重视诗文之辨,对笔记、小说...
关键词:周必大 文学思想   文体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