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龙

作品数:9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基站物理层安全认知用户串行干扰消除盲识别更多>>
发文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无线电工程》《通信学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移动通信》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面向通信感知一体化的仿射频分复用技术综述
《无线电工程》2025年第4期714-725,共12页李雨昂 丁昱翔 吕璐 杨龙 陈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271368,62371367);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23-ZDLGY-5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QTZX23066)。
6G移动通信系统中,通信和感知的深度融合尤为重要,对网络架构、组网技术以及空口能力等方面的原生通信感知融合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波形设计作为关键技术,有望实现高...
关键词:仿射频分复用 通信感知一体化 波形设计 6G 
6G新型天线技术:可移动天线技术的理论与应用
《移动通信》2025年第4期13-19,共7页赵丽 杨龙 吕璐 贾子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6G物联网的智能超表面赋能共生非正交传输技术研究”“面向Cell-Free网络的协同虚拟化与动态传输”(62271368,62371367);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工业互联网场景下基于协作NOMA的短数据包通信技术”(2023-ZDLGY-5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QTZX23066)。
随着6G场景对通信速率要求呈指数级增长,传统固定位置天线方案在能耗与成本方面的问题逐渐暴露。可移动天线(MA,Movable Antenna)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可重构天线技术,将天线位置纳入新维度空间自由度,突破传统固定位置天线局限,大幅提高系...
关键词:6G 多天线 可移动天线 空间自由度 
MA辅助MISO系统中的隐蔽通信研究
《移动通信》2025年第4期104-112,共9页杨彩萍 许彤通 冯云鹏 吕璐 杨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6G物联网的智能超表面赋能共生非正交传输技术研究”(62271368);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23-ZDLGY-50,2023-YBGY-04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BX20190264,2019M65025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
文章旨在深入研究可移动天线辅助下多输入单输出系统中的隐蔽吞吐量受限问题。研究重点围绕隐蔽通信速率最大化问题,通过优化可移动天线的位置,充分利用其引入的额外空间自由度进行灵活的波束成形矩阵设计,提出了面向可移动天线位置与...
关键词:可移动天线 隐蔽通信 波束赋形 MISO 
新型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理论、应用与未来方向被引量:1
《移动通信》2024年第10期127-135,共9页贾子一 余凯欣 吕璐 杨龙 刘在祥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NOMA作为解决6G关键问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讨论。与传统正交多址接入方案相比,NOMA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非正交资源分配服务更多数量的用户,并通过干扰消除技术抵消用户间干扰...
关键词:非正交多址接入 连续干扰消除 无线通信 6G 
智能表面辅助通感一体化:机遇、应用与未来方向
《移动通信》2024年第4期12-17,共6页罗昊 张妍 吕璐 杨龙 介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6G物联网的智能超表面赋能共生非正交传输技术研究”(62271368);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工业互联网场景下基于协作NOMA的短数据包通信技术”(2023-ZDLGY-50),“NOMA赋能通感算存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2023-YBGY-04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BX20190264),“协作非正交多址接入的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2019M65025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
IS能以节能和高效的方式构建良好无线电传播环境,被认为是6G关键技术之一。ISAC通过共享各种资源和信息,正成为解决日益严重的频谱拥塞问题并满足日益增长的无处不在的传感和通信需求的关键技术。首先描述了IS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传统通信...
关键词:智能表面 通信感知一体化 无线通信 6G 
面向缓存网络内容分发的非正交传输策略研究被引量:1
《通信学报》2023年第10期124-136,共13页杨龙 李函洋 任萌萌 贺冰涛 周雨晨 陈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61971320,No.62201421,No.62371354,No.62371367);陕西省重点产业创新链基金资助项目(No.2023-ZDLGY-50);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基金资助项目(No.2021JQ-206);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No.2020A1515110084)。
面向无线缓存网络的内容分发场景,设计了一种两阶段自适应非正交/正交多址接入传输方案。针对该方案,提出了一种高可靠性用户调度策略,并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了中断概率的解析表达式及其高信噪比下渐近表达式。分析结果表明,该策略可获得...
关键词:非正交多址接入 无线缓存 内容分发 中断概率 分集增益 
缓存辅助的协作NOMA携能传输
《通信学报》2023年第6期77-89,共13页杨龙 赵丽 周雨晨 贺冰涛 陈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61971320,No.62201421);陕西省重点产业创新链基金资助项目(No.2023-ZDLGY-50);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基金资助项目(No.2021JQ-206);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No.2020A1515110084)。
为提升多用户无线携能通信系统吞吐量,设计了一种缓存辅助的协作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携能传输方案,在平均/峰值功耗、用户速率、缓存队列稳定性等约束条件下,最大化系统平均吞吐量。为降低优化复杂度,引入Lyapunov方法,将长期平均优化...
关键词:协作非正交多址接入 缓存辅助 能量收集 用户调度 
面向多用户NOMA-IRS系统的公平性优化被引量: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韩永康 陈健 周雨晨 杨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971320,61901312,61771366)。
多用户非正交多址接入-智能反射面系统,可通过多天线发射机与智能反射面间“发射-反射”联合波束成形,改善系统的用户接入能力。针对多用户非正交多址接入-智能反射面系统用户公平性问题,尝试在射频链路受限的实际场景中,最大限度提升...
关键词:非正交多址接入 智能反射面 公平性 用户分簇 波束成形 资源分配 
认知中继网络的多中继选择方法被引量:1
《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年第7期1700-1706,共7页杨龙 阔永红 陈健 丁彦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972072);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08038)资助课题
将中继协作技术用于认知无线电网络可有效对抗信道衰落,提高频谱利用率,然而如何选择中继协助源节点传输信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根据多中继协作时目的节点信噪比的一阶偏导数特征,定义了中继协作效率,设计了基于协作效率的迭代...
关键词:认知中继网络 多中继选择 虚拟计时器 分布式算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