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军

作品数:11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西学东渐近代报纸中国人舆论传播衣食住行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方论丛》《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烟台师范学院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学东渐与戊戌变法前晚清封建士大夫西学观的演变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50-54,共5页郑军 
烟台师范学院基金资助项目: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的变迁(课题编号:034601)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西学东渐的进程,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因而,如何认识西方文化就成为封建士大夫们无法回避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戊戌变法以前,开明士大夫的西学观经历了“睁眼看世界”、...
关键词:“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西学观 西学东渐 士大夫 清朝晚期 戊戌变法 
明清鼎革与中国古代科学近代化进程的中断
《北方论丛》2005年第3期90-94,共5页郑军 
在明朝末年,由于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西学东渐的影响,中国古代科学开始了向近代化转变的历程。但是,由于明清鼎革导致了政权更迭,由此所造成的一系列后果成为中国传统科学近代化进程中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明清鼎革 西学东渐 近代化 
中国近代早期改良思想家对民权思想的认识历程——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民本观向民权观的迁转被引量:2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30-33,42,共5页郑军 
鸦片战争以后,中西文化交流开始出现西学东渐的局面,西方的民权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在它的影响下,早期改良派思想家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民本思想进行了改造,民本思想开始出现向民权思想迁转的趋势,并为后来维新派进一步认识西方的民权思想,...
关键词:改良思想家 儒家民本思想 民权思想 议院制度 
康有为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与维新变法理论的构建被引量:2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455-460,共6页郑军 
康有为的维新变法理论被视作糅和中西所形成的"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理论体系。康有为在构建维新变法理论时,始终处于维新和复古的两难境地。一方面,他试图以西学作为变法维新的武器,另一方面,他却又不能摆脱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从而决...
关键词:康有为 传统儒学 西学中源说 戊戌维新 今文经学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农民土地问题被引量:2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44-51,83,共9页郑军 
在中国,能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了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国共两党的阶级性质决定了双方的土地政策有所不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双方在如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方面时而合作,时...
关键词:共产党 国民党 第一次国共合作 农民土地问题 
西风东渐与晚清城市社会生活方式的西俗化——以近代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变化为个案研究被引量:6
《北方论丛》2003年第5期81-85,共5页郑军 
在中国近代史上 ,国人在接受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其社会生活方式也出现了西俗化的倾向。探析近代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变化 。
关键词:社会生活方式 衣食住行 西俗化 
陈独秀是“二次革命论”者吗被引量:1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3期68-69,共2页张虹萍 郑军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和领导者,陈独秀对中国民主革命分“两步走”进行理论阐述和大胆设想,他不是“二次革命论者”。
关键词:陈独秀 “二次革命论” “两步走” 
略论19世纪中国人对报纸舆论传播功能的认识被引量:1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49-54,共6页郑军 
1 9世纪 ,随着近代报刊进入中国 ,中国人对近代报刊所具有的舆论传播功能有了一定的认识 ,近代报刊在中国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进而成为推动近代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19世纪 近代报纸 舆论传播 
试论中间势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2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43-48,60,共7页郑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主要形式建立起来的。它的建立是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国共两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在国共两党之外尚有第三方 ,即中间势力在抗日民...
关键词:中间势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主运动 中国共产党 中国国民党 国共合作 
爱国主义思想是近代正直知识分子的精神支柱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40-44,共5页董剑平 郑军 
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目睹祖国山河破碎和生灵涂炭,有胆有识的爱国志士们或在著作、文章、上书、奏折中或在演讲、辩论中,阐发了一系列爱国思想。这些爱国思想最初作为个体意识,最后扩展为社会意识,形...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 爱国主义思想 知识分子 精神支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