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刚

作品数:25被引量:5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先秦先秦时期灾害甲骨文殷商时期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安徽农业科学》《农业考古》《中原文化研究》《北方论丛》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北魏孝文帝迁都环境因素考论被引量:7
《中州学刊》2018年第10期115-119,共5页刘继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唐间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变迁研究"(15AZS010)
四世纪末到五世纪中叶,北魏实行的大规模"移民实京"活动。伴随着人口的增加,孝文帝时期的平城地区成为史书记载的灾害多发区,其频次占北魏全境灾害总量的一半以上。水、旱等灾荒频发的史实与文本表征的背后,一方面体现了史书编纂者文本...
关键词:灾害 平城 洛阳 
甲骨文所见殷商时期的防灾活动被引量:3
《中国农史》2018年第3期31-38,共8页刘继刚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甲骨文所见殷商灾害研究"(12CZS046);"2014年河南省教育厅创新人才计划"阶段性成果
甲骨文中有许多反映殷人防灾活动的辞例。从卜辞记载来看,殷人已懂得在灾前采取一些预防举措。此可分为消极防御与积极防御两种。殷人尚鬼,认为天神、地祗和人鬼主宰着灾害,且由巫人主持,以酒肉、黍稷为祭品,通过歌舞鼓乐等形式多样、...
关键词:甲骨文 殷商 防灾 
甲骨文所见殷商时期的蝗灾及防治方法被引量:3
《中国农史》2017年第4期55-61,136,共8页刘继刚 
201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甲骨文所见殷商灾害研究"(12CZS046);"2014年河南省教育厅创新人才计划"阶段性成果
殷墟甲骨文中习见"()"字,象首有触须并突出其背部之翼的昆虫形,后或追加火旁和禾旁,乃为古秋字所本。作为昆虫的秋,今指蝗虫;作为时令用词,则指秋季。甲骨文中有诸多反映蝗灾的记录。商代对蝗灾开展了一些防治活动,或用祭祀祈求神灵消...
关键词:甲骨文 蝗灾 防治 
周初营建洛邑的资源环境因素分析
《殷都学刊》2017年第1期46-49,共4页刘继刚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创新人才资助项目:先秦时期河洛地区的生态环境研究(2014)阶段性成果
西周初年,周公营建洛邑作为东方的都城,与这一地区资源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从地理形势上看,洛邑位于周统治区域的中心地带,具有便利的水陆交通优势;从水土资源来看,河洛地区平原广布,土壤肥沃,河流众多,水源丰沛;从动植物资源来看,周初...
关键词:西周 洛邑 资源环境 
先秦时期林业问题研究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69-73,共5页刘继刚 
2014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创新人才计划项目"先秦时期河洛地区生态环境研究";2012年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夏商周时期环境保护思想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先秦时期,就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而言,森林覆盖良好。随着人口的增多,农业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使一些平原的森林逐渐减少。先秦林业保护思想源于原始的禁忌和自然崇拜。最初,人们植树造林只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后发展为疆界和道路...
关键词:先秦 森林保护 植树造林 
从甲骨文“灾”字看殷商时期的灾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12-16,共5页刘继刚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CZS046);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创新人才计划项目(GJCX2014002)
甲骨文中的"灾"字常用来表达祸患之意。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灾"字的字形不断变化,表达的含义也不尽相同,或表示河水泛滥,或表示河流壅塞,或表示战祸,或表示自然界发生的天火,或表示凶猛野兽的威胁。研究"灾"字形的变化有助于认识殷商...
关键词:甲骨文 殷商时期 自然灾害 
从考古发现看先秦聚居地的水患防范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5-9,共5页刘继刚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CXJJ-RW03)
先秦时期,人口聚居之地常受水患侵扰。先民通过选择离水近便且较高的居住地、修造城墙与城壕、修建排水系统等措施,有效地防范水患的威胁,这为后世城市防范水患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先秦 聚居地 水患防范 
灾害视阈下的三代更替
《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第6期90-95,共6页刘继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甲骨文所见殷商灾害研究"(12CZS046);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甲骨文与殷商灾害研究"(2011FLS008)阶段性成果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感知灾害、认识灾害。从夏、商、西周三代的历史来看,自然灾害直接影响着王朝的兴衰、更替。分析其中的原因,可以得出生产力越落后,自然灾害对王朝覆灭的影响就越明显。同时,统治阶级的政治清明与否、生态保护...
关键词:灾害 三代 更替 政治 生态 
论《周礼》中的“豕人”被引量:1
《农业考古》2013年第4期242-244,共3页刘继刚 
《周礼》中的豕人一职应当是存在的。豕人是专门负责为王室喂养和掌管祭祀用猪的职官。一方面猪是早期居民的重要食物来源,需要专门的人员来负责饲养,另一方面猪是三代时期祭祀的重要牺牲,需要专门的人员来负责祭祀用豕的管理。豕人的...
关键词:《周礼》 豕人 祭祀 牺牲 
试论春秋时期的土功被引量:1
《北方论丛》2013年第1期80-82,共3页刘继刚 
2012年度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春秋时期土功对于国家是非常重要的,原则上不能影响农业生产。动土功的时间一般会在秋天收获之后和初冬时节。一方面不误春种、夏收和秋收;另一方面,又能防御外国的入侵。但实际情况是,由于春秋时期局势的动荡,国家安全、同盟互助、争...
关键词:春秋 土功 土木工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