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凤玲

作品数:7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流散文学漫游者文学叙事作家群体谭恩美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勾古今得失,道中印未来——评《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印度卷》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7年第2期20-25,共6页孙凤玲 
郁龙余教授和胡朝华博士倾十年心血著述的新作《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印度卷》,以时间为序,勾连两国两千余年肇始于先秦两汉佛经东传,迄至当代的文学交流。全书行文呈现六大鲜明特征:第一,注重双向交流、双向阐发的同时,有着鲜明的...
关键词:中印文学交流史 郁龙余 实证研究 问题意识 
物我同化、梵物同化与瑜伽行——《吉檀迦利》中的自然观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6年第2期129-136,共8页孙凤玲 
印度诗哲泰戈尔的文学作品中具有丰富的自然观。在诗集《吉檀迦利》中就体现了泰戈尔三种典型的自然观:物我同化、梵物同化与瑜伽行的自然观。物我同化自然观认为自然万物(物)具有人格化品质,自然与人('我')可以在情感、思想上共鸣、同...
关键词:罗宾德罗那特·泰戈尔 《吉檀迦利》 自然观 物我同化 梵物同化 瑜伽行 
以诗证史——《冯至评传》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5年第2期246-250,共5页孙凤玲 
作为现代最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和学者,冯至先生一生集诗歌、散文创作、诗学、学术研究等于一身。面对这样一位大家,在《冯至评传》中,蒋勤国立足于比较文学之影响研究基础之上,以自己掌握的大量一手图片、手稿、冯至先生亲笔书信,详实...
关键词:《冯至评传》 以诗证史 影响研究 抒情诗人 
关于“流散文学的空间意识”的对话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5年第1期212-220,共9页孙凤玲 
2015年6月27日,在湖北省比较文学学会2015年年会期间,13位学者以"流散文学的空间意识"为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对话,发表了各自不同的意见,并就相关概念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共识,但也有相当的分歧。以下是各位学者对话的记录,征得会议...
关键词:空间意识 高行健 移民社会 严歌苓 族裔 美国华裔 八十年代 异质文化 多元文化背景 虹影 
“空间意识与流散文学”学术研讨会纪要被引量:1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5年第1期197-211,共15页叶雨其 孙凤玲 
赵小琪(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漫游者的不可靠叙述大家也都知道,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大部分都是流散作家。那么实际上说明,文化冲突、文化交流以及文化综合已经成为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虽然在讲到流散作家群体时没有哪一个种...
关键词:文学叙事 空间意识 作家群体 世界华文文学 文学院教授 漫游者 梭罗 研讨会纪要 诺贝尔文学奖 谭恩美 
《世界文学史》(第五卷)中对中国文学的一些误读及成因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4年第4期24-28,共5页孙凤玲 
高尔基文学研究所主编的《世界文学史》(第五卷·下册)中,在关于中国文学以《红楼梦》、《儒林外史》及仓央嘉措的解读中,有诸多创造性解读之处,如对"红色"象征意义的读解、对心理描写的重视、对中国儒家文化的推崇等。同时,由于文化、...
关键词:世界文学史 中国文学 误读 成因 
大风起兮云飞扬——何炳阳诗歌“大风”意象的苦难抒怀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4年第3期53-59,共7页孙凤玲 
作为江夏籍[1]代表诗人之一的何炳阳,长江的浩瀚奔腾不息,龙泉山、八分山、青龙山等山陵地貌特有的风情雅韵,梁子湖的温婉柔媚,深深融入其骨髓血脉,使其承袭了江夏诗人群特有的气质,或如长江一泻千里洒脱不羁,或如梁子湖湖风水域“漂漂...
关键词:自然意象 大风 诗歌 何炳 苦难 梁子湖 龙泉山 青龙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