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惠兰

作品数:17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苏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儿童白血病急性治疗小儿易位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临床儿科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江苏医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儿童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分型诊断被引量:2
《临床血液学杂志》2001年第2期62-64,共3页柴忆欢 徐杰 何海龙 王易 李捷 王津媛 李祯萍 彭惠兰 朱玲琍 
目的 :准确地进行儿童急性白血病 (AL )的诊断分型 ,提高初诊患儿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采用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 (MIC)相结合的诊断方法 ,分析了 110例初诊为 AL的患儿。结果 :形态学与 MIC分型诊断符合率为 88.2 % ;急性淋巴细...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儿童 细胞遗传学 形态学 免疫学 细胞遗传学 诊断 
伴有t(12;21)易位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被引量:4
《中华儿科杂志》2000年第12期725-728,共4页周剑彪 何军 薛永权 彭惠兰 王玮 何亚香 柴忆欢 
目的 研究我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中伴有t(12 ;2 1)易位者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免疫学和预后的特征。方法 采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TEL AML1融合基因转录本 ,联合染色体R带核型分析和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
关键词: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症 t(12 12)易位 遗传学 
脐血输注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中的作用
《中国小儿血液》2000年第4期162-164,共3页王易 柴忆欢 李祯萍 王津媛 何海龙 徐杰 彭惠兰 朱玲俐 
为探讨脐血 (cordblood ,CB)对急性髓系白血病 (ALL)强烈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辅助及支持治疗作用 ,用密闭式采血法采集CB ,一个胎盘所采集CB为 1个单位。对 42例AML患儿采用HAE/DAE方案化疗 ,其中治疗组在强烈化疗后 ,短期内多个CB连续输...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脐血输注 骨髓抑制期 儿童 
急性白血病细胞的遗传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儿科杂志》1999年第10期619-621,共3页柴忆欢 王易 何海龙 徐杰 王津媛 李祯萍 彭惠兰 朱玲琍 何军 何亚香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AL) 细胞的遗传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细胞遗传学技术对87 例小儿AL进行染色体检查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 87 例AL细胞核型异常检出率为62% (54/87),结构异常与白血病类型有...
关键词: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 急性 
伴有t(12;21)易位儿童ALL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8年第4期172-175,共4页周剑彪 彭惠兰 薛永权 
t(12;21)(p13;。22)易位是近年来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发现的发生率最高的染色体易位,其结果是形成了ETV6-AML1融合基因。一些资料表明t(12;
关键词:易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儿童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4例报告被引量:1
《临床儿科杂志》1997年第6期375-376,共2页彭惠兰 李桢萍 王津媛 柴忆欢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HTRA)诱导分化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已为国内外所公认。我院自1989年12月~1995年12月应用RA治疗诱导小儿APL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儿童 急性 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治疗 
Vit D_3治疗小儿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转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7年第5期903-903,共1页李洪祥 彭惠兰 
关键词: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VITD3 贫血 再生障碍性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心包积血1例被引量:1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1996年第1期43-43,共1页王易 王津媛 彭惠兰 
男,5岁。因全身皮肤出血点、瘀斑三天伴血尿于1995年1月21日入院。查体:T36.5℃,神清,全身皮肤、口腔粘膜散在出血点、瘀斑。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02次/分,律齐,音纯,心界不大。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及。实验室检查:Hb117g/L WBC10.7×10...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 心包积血 心包积液 心包穿刺 地塞米松 巨核细胞 增生明显活跃 心包摩擦音 肺呼吸音 
小儿血液病鼻衄374例临床分析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5年第6期1136-1136,共1页钱芝瑞 窦训武 彭惠兰 
分析374例小儿血液病鼻衄的原因,病种及止血方法。
关键词:血液病 止血方法 鼻出血 儿童 
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小儿ITP300例报告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5年第5期936-936,943,共2页陈小义 彭惠兰 
采用大、小剂量地塞松冲击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300例,总有效率93%,大、小剂量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前者副作用大,只适于重症 ITP 患者。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地塞米松 剂量 药物疗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