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林

作品数:13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咸宁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南京国民政府农村合作运动十年建设时期旱灾赈灾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江汉论坛》《学术论坛》《湖北社会科学》《理论月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欧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经济伦理及其实践活动初探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105-109,共5页廖建林 
文章对西欧中古天主教会的经济伦理及其实践活动进行了动态的考察和实证分析,认为随着12-13世纪西欧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原来与西欧社会状况相适应的天主教教义及其经济实践也在不断地自我调适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因此,天主教与资本主...
关键词:中世纪天主教 经济伦理及实践 自我调适 
近代中国社会“重理轻文”现象初探被引量:2
《理论月刊》2005年第10期70-72,共3页廖建林 卢勇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学问观经历了由儒学区分体用的传统学问观向“文理”分科的新型学问观转变的过程。由于科学精神未能真正贯彻到新的学问观之中,随之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民国时期的“重理轻文”现象。“重理轻文”现象的产生有其...
关键词:重理轻文 民国时期 社会变迁 
试论近代主流学问观的嬗变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4期30-34,共5页廖建林 卢勇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学问观经历了一个由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学问观向以“文理之分”为特征的新型学问观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曲折而艰难,但无疑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另一方面,学问观的嬗变也引发了“重理轻文”等新的问题。在总结历史经验...
关键词:近代 中体西用 学问观 
华洋义赈会的科学之防救灾述略被引量:1
《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97-100,共4页廖建林 
成立于1920年华北五省大旱灾之后的华洋义赈会,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赈灾运作机制和高效的管理机构,并在实践中独创标本兼治、救防结合、重在防治的“科学方法之防救”,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在防治灾害...
关键词:华洋义赈会 科学方法 防灾 救灾 灾害防治 
读《晚清帝国视野下的英国》
《咸宁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234-235,共2页廖建林 
关键词:英国 帝国 晚清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鸦片战争前 2003年版 人民出版社 学术视野 历史时期 
后殖民主义理论与本土化实践被引量:2
《学术论坛》2005年第2期134-137,共4页廖建林 李松 
在对后殖民主义理论及其相关概念进行清理的前提下,提出本土化批评实践的可能途径,它包括在文化多元立场的基础上建立中西对话关系、跨语际实践的有益尝试、"本土中的全球化"的启示。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 本土化 
民国乡村自治的教训被引量:1
《咸宁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53-54,共2页廖建林 
乡村自治是近代地方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国社会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制度形式,是乡村社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民国乡村自治在经历了直隶翟城自治、山西村制、南京国民政府自治后最终失败,它的失败给我们留...
关键词:乡村自治 教训 封闭性 开放性 
十年建设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农村合作运动及其实施成效被引量:5
《江汉论坛》2005年第3期74-76,共3页廖建林 
十年建设时期,南京国民政府为克服农村经济政治危机,自上而下推行合作运动。但由于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当时中国内在社会经济条件不成熟、人才缺乏以及地方劣绅的抵制,国民政府未能实现其运动理想,合作运动成效甚微。
关键词:十年建设时期(1927-1937) 南京国民政府 农村合作运动 成效 
封建王权的商品经济政策之中西比较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24-28,38,共6页廖建林 
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两重性,使重农抑商成为中西封建国家的共性。封建国家对待商品经济一般是采取既利用又限制的态度,但侧重于重农抑或是重商还取决于与之相联系的具体背景。中国封建地主制社会王权过早强大,来自商业和外贸的财政收入有...
关键词:商品经济的两重性 中西封建王权 商品经济政策 
试论一战后北洋政府对德租界的收回及管治
《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92-94,共3页廖建林 
1917年,北洋政府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有利外交形势,收回了德国在中国的租界。在具体接收过程中,北洋政府暨地方当局遵循国际法惯例,做了比较周密的部署,基本实现了平稳接收。此后又比较顺利完成了从租界到特区的改制,使原租界地区...
关键词:北洋政府 德租界 接收 管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