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志刚

作品数:7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大通牦牛牦牛家牦牛牦牛育种公牛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大通牦牛的培育——不同类型牦牛抗氧化酶活性测定及其与牦牛强抗逆性关系的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2005年第z2期59-61,共3页陆仲璘 芦志刚 贾永红 阎萍 王敏强 柏家林 
研究了半血野牦牛,横交一世代牦牛及家牦牛血液红细胞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Cu Zn-SOD)、过氧化氢酶(简称CAT)二种抗氧化酶的活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半血野牦牛、横交一世代牦牛两种酶的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薯高于家牦牛,半血野牦牛和...
关键词:牦牛 超氧化物岐化酶 过氧化氢酶 抗逆性 
大通牦牛的培育——野、家牦牛杂种公牛生精水平的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2005年第z2期66-70,共5页阎萍 陆仲璘 芦志刚 贾永红 王敏强 柏家林 
通过解剖组织学、体视学方法及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半血野牦牛,横交半血野牦牛和家牦牛6~24月龄公牛睾丸组织进行了超微结构形态学观察,组织定量学参数、乳酸脱氢同工酶(LDH)及LDH-x活性及百分含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半血野牦牛、...
关键词:半血野牦公牛 家牦公牛 睾丸组织 体视学 LDH 
大通牦牛自繁试验报告
《中国草食动物》2005年第z2期43-45,共3页陆仲璘 王敏强 芦志刚 阎萍 贾永红 乔存来 尹满财 潘丽贞 
在牦牛育种过程中,应用低代牛横交理论以F1为0世代自繁,采用有计划的近交(近交系数界于0.03125~0.125),不仅能使新群体在体型、外貌、毛色等外观性状方面快速趋于一致,而且横交牛展现了良好的生产性能和生态适应能力.初生重较家牦牛大2...
关键词:牦牛育种 近交利用 屠宰试验 
大通牦牛的培育——18月龄横交一世代牦牛产肉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中国草食动物》2005年第z2期48-50,共3页陆仲璘 王敏强 柏家林 贾永红 芦志刚 阎萍 杨宗涛 赵龙泉 殷满才 
将现代动物育种方法和经典选育方法相结合,在获得大量F1代(野♂×家♀)牦牛的基础上,组织F1代横交育种群(命为0世代),繁育一世代牦牛.于1994.11.10~15日对一世代18月龄牦牛进行了比较屠宰实验.结果表明,一世代牦牛宰前重较同等饲管条...
关键词:牦牛育种 屠宰实验 产肉性能 
大通牦牛的培育——核心育种群牦牛外貌体型特征遗传变异的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2005年第z2期52-53,共2页王敏强 柏家林 陆仲璘 阎萍 芦志刚 
运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分析指出了牦牛角性状是受常染色体上一对呈显、隐性的等位基因控制.就育种群而言,无角母牛中,约有70%的个体角性状的基因型处于Pp杂合状态.作为核心群的遗传特征,其个体的体表主体毛色多为黑灰色;唇、鼻、眼睑多为...
关键词:牦牛 核心育种群 体型外貌 遗传特征 
大通牦牛的培育——零世代牦公牛选择与培育及其效果的评价
《中国草食动物》2005年第z2期56-58,共3页王敏强 陆仲璘 柏家林 阎萍 芦志刚 
将现代大家畜育种过程中选育、培育的理论和方法与牦牛饲牧业实践相结合,论述了对用作"肉乳兼用牦牛新品种(群)培育"横交的F1代(0世代)公牛的选择、培育原则及各龄体尺、体重指标与等级划分,指出对留种牦公牛的选择应按四个阶段进行,即...
关键词:F1代牦公牛 选择与培育 留种率 效果评价 
家牦牛及野牦牛杂交后代犊牛组织呼吸代谢和肺组织结构的研究被引量:1
《中国草食动物》2005年第z2期85-91,共7页柏家林 陆仲璘 王敏强 芦志刚 贾永红 乔存来 尹满财 潘丽贞 
文章采用瓦氏微量呼吸测压法,对头胎的初生、3月龄和6月龄家牦牛、横交半血野牦牛和半血野牦牛的肝、肾、心和肺脏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进行了测定.同时,对试畜肺的组织学和肺泡透射电镜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测定牦牛的组...
关键词:家牦牛 横交半血野牦牛 组织呼吸代谢 肺组织结构 高原少氧环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