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青华

作品数:6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泸县农业局更多>>
发文主题:杂交中稻冬水田高产栽培技术再生稻高产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四川农业科技》《杂交水稻》《中国稻米》更多>>
所获基金:四川省财政基因工程专项资金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冬水田杂交中稻机插秧高产配套技术研究被引量:5
《中国稻米》2016年第3期52-56,共5页徐富贤 张林 熊洪 范青华 方弟端 张永三 周兴兵 朱永川 刘茂 蒋鹏 郭晓艺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2015NZ0021);西南水稻创新体系建设;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四川省财政推广项目
以目前四川省水稻生产上推广的1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冬水田机插秧适宜的品种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机插秧因籽粒灌浆期比手插秧长,全生育期比手插平均长1.9 d;机插秧平均最高苗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均比手插秧高,但每...
关键词:冬水田 杂交中稻 机插秧 高产栽培技术 
前氮后移对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1
《中国稻米》2014年第4期48-50,共3页刘明星 张林 范青华 熊洪 周兴兵 朱永川 蒋鹏 刘茂 郭晓艺 徐富贤 
四川省财政基因工程项目-论文基金(2013LWJJ-009);公益性行业专项(201003016);粮食科技丰产工程(2011BAD16BO5-1);西南水稻创新体系建设;四川省财政推广项目
以2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前氮后移与重底早追两种施氮方式下,研究了前氮后移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氮后移有助于提高杂交中稻组合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且高于重底早追施氮方式,但各杂交组合间表现各异。其中,内5优...
关键词:杂交中稻 前氮后移 头季稻 再生稻 产量 
适宜冬水田不同栽培模式的杂交中稻高产品种鉴定被引量:2
《中国稻米》2014年第2期59-60,62,共3页胡小刚 张林 范青华 熊洪 朱永川 郭晓艺 周兴兵 刘茂 徐富贤 
四川省财政基因工程项目-论文基金(2013LWJJ-009);公益性行业专项(201003016);粮食科技丰产工程(2011BAD16BO5-1);西南水稻创新体系建设项目;四川省财政推广项目
以2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冬水田高密低肥、中密中肥和低密高肥3类栽培模式下,研究了产量及库源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产量在3个栽培模式间、20个杂交组合间及栽培模式与杂交组合间的交互作用均达极显著水平,20个杂交组合在3种栽培...
关键词:杂交中稻 冬水田 栽培模式 高产品种 
沪县种植的粳稻品种比较初报
《四川农业科技》2013年第9期24-24,共1页范青华 方弟端 肖结 郑雪彬 
泸县是农业大县,丰富的春夏秋温光资源,适宜种植水稻,常年水稻面积55万亩左右。推广杂交稻以来,一直种植籼稻,产量虽高,但品质不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不再需求高产品种,转而追求优质品种。为此,我们于2012年开展...
关键词:粳稻品种 品种比较 种植 泸县 对比试验 温光资源 高产品种 优质品种 
冬水田杂交中稻川香优9838的高产栽培技术与植株性状研究被引量:12
《中国稻米》2009年第6期32-35,共4页徐富贤 张林 熊洪 朱永川 郭晓艺 方递端 范青华 陈昌荣 陈应平 刘茂 周兴兵 
西南区水稻产业体系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006GB2F000256);四川省水稻栽培攻关和泸州市农业科技资助项目
以杂交中稻组合川香优9838为材料,通过氮肥施用量、施氮方式与栽秧方式处理,研究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源库性状。结果表明,川香优9838的高产栽培技术为:施纯氮90kg/hm2,采用"底∶蘖=7∶3"的重底早追施肥法;栽秧密度上等肥力田14~15万丛...
关键词:杂交中稻 川香优9838 栽培技术 植株性状 
再生稻“三因子”高产试验研究被引量:4
《杂交水稻》2000年第1期38-39,共2页周克安 曾荣华 张乃洪 代寿图 闫运德 陈应平 范青华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
连续2 a 对再生稻的母稻进行促芽肥施用、纹枯病防治、收割时期等三因子试验研究,揭示了“三因子”对冈优22 再生稻的腋芽成活率、发苗数和经济性状均具显著作用;“三因子”的综合作用大小为:收割时期> 促芽肥用量> 纹枯病防治。
关键词:再生稻 母稻 纹枯病防治 促芽肥 收割期 产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