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华金

作品数:8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巢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播期水稻晚粳施氮量中籼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稻米》《安徽农业科学》《杂交水稻》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安徽省水稻中低产田高产途径试验被引量:1
《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8期4454-4455,共2页尹必文 吕孝林 梁华金 孙筱楠 
安徽省"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09010301021)
[目的]探索地力水平较低情况下的水稻高产技术途径。[方法]通过不同栽培途径塑造中籼稻不同群体结构,比较其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形成的异同。[结果]新两优6号在中低产田区,可以增加密度而适当降低每穴栽插的棵数以获得较高的产量。丰两优4...
关键词:品种 密度 本数 高产栽培 统计分析 
优质黑皮大豆庐州黑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6
《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26期8153-8154,共2页李吉树 梁华金 吕孝林 
[目的]为了解决在生产中黑皮大豆庐州黑农艺措施不当、单产不稳的问题,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研究播期、密度、施氮量对优质黑皮大豆庐州黑产量的影响。[结果]播种期为5月31日,密度为10.5万株/hm2,施纯氮...
关键词:黑皮大豆庐州黑 单季单株种植 播期 密度 施氮量 
晚粳皖稻94双改单高产栽培试验
《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11期3193-3194,共2页吕孝林 梁华金 吕建青 张青 魏安季 
运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开展了将皖稻94由双晚改作中粳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大田单位施纯氮量对产量影响最大,播期次之,密度较小。
关键词:皖稻94号 晚粳 作中粳 栽培措施 
晚粳新品种皖稻94特征特性及其栽培要点被引量:3
《中国稻米》2006年第6期26-26,共1页梁华金 吕孝林 陈璋 
皖稻94是巢湖市农科所培育的晚粳新品种,具有高产、多抗、适应性强、米质优等特性,于200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成为安徽沿江地区晚粳主栽品种之一。
关键词:晚粳 皖稻94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应用研究被引量:4
《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第6期951-951,954,共2页梁华金 吕孝林 王守海 汤顺章 曹明龙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1AA211171)
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旱育小苗摆栽,垄作,施有机肥,间歇轻度灌水,并按播期、密度2因素3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在粘壤土、粘土类上垄作,皖稻80作中粳稀植,密度12万穴/hm2,产量可达7.58t/hm2,显示出SRI理论具有较大的应...
关键词:水稻 SRI理论 垄作 中粳 播期 密度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晚粳区试中的应用被引量:1
《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第6期959-959,961,共2页宋昌云 梁华金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4年安徽省双季晚粳区试新品种(组合)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米质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关联度大于M1148(CK)的品种(组合)有花培18、晚粳M002、双优3404,表明这3个品种(组合)综合性状好,是集高产、稳产、...
关键词:水稻 双季晚粳 区试品种(组合) 灰色关联分析 
高产抗病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97被引量:2
《杂交水稻》2004年第1期74-75,共2页吕孝林 梁华金 汪攀 钱光斌 汤顺章 钱云云 汪继发 蒋欣 曹明龙 
巢湖市科委重点科研项目 (2 0 0 10 0 3 )
介绍了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 97(协青早A 镇恢 12 9)的产量表现及其特征特性 ,并提出了单产超过 10t hm2 的栽掊技术要点及其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皖稻97 交中籼 特征特性 配组选育 
中籼协优084高产栽培途径的研究被引量:6
《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第4期557-558,567,共3页吕孝林 梁华金 李吉树 宋昌云 
通过采用L9(3 4)正交试验设计 ,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得出大田施纯氮量对协优 0 84产量的影响最大 ,密度次之 ,播期的影响最小。在巢湖地区中籼协优 0 84播期 5月 1日左右 ,密度 3 0万穴 /hm2 ,大田施纯氮量 2 2 5kg/hm2 ,能取得 10t/hm2
关键词:播期 密度 施氮量 中籼稻 协优084品种 高产栽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