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卫生

作品数:14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省宿州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小麦选育高产强筋小麦丰产性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农技服务》《安徽农业科学》《安徽农学通报》更多>>
所获基金:安徽省“十五”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强筋小麦新品种宿553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品质分析被引量:3
《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第26期12838-12839,共2页张玉坤 朱卫生 蔡世舫 
[目的]为了揭示小麦新品种宿553(Triticum aestivum Linn.)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方法]以2007~2011年安徽省淮北片区试、生产试验、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生产试验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与区域试验对照相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采用Shulka...
关键词:宿553 高产 稳产 适应性 品质 
强筋小麦新品种宿553的选育·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7
《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第6期3271-3273,共3页朱卫生 张玉坤 蔡世舫 
[目的]解决现阶段黄淮南片冬麦区强筋小麦品种缺乏、强筋小麦品种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的现象。[方法]介绍宿553的选育、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其生产潜力和推广价值。[结果]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一室以烟361为母本、该院...
关键词:强筋小麦 宿553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安徽省冬麦区小麦黑胚的研究与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2009年第19期120-121,163,共3页张玉坤 蔡世舫 朱卫生 赵莉 张怀念 周得宝 
对安徽省淮北片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参试品种(系)和冬、春性组对照皖麦19、豫麦18黑胚病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黑胚病在供试品种(系)中均有发生,品种(系)间差异明显,在不同试点、不同年份发生比率各不相同。
关键词:小麦 黑胚 影响因子 
小麦品种宿042的选育和育种价值分析被引量:1
《安徽农学通报》2009年第15期47-48,共2页张玉坤 朱卫生 蔡世舫 周得宝 
宿042是宿州市农科所小麦室以郑州8329为母本,宿880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系谱法于1999年育成出圃,200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不仅具有优良丰富的外源基因基础,且丰...
关键词:宿042 育种价值 小麦 
皖麦19育种家种子生产程序被引量:1
《安徽农学通报》2009年第12期93-94,共2页周得宝 吴兰云 徐茂林 朱卫生 
依据皖麦19典型特征选择单株,建立株行圃、株系圃和原种圃,并提出相应的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关键词:皖麦19 特征 生产程序 田间管理 
皖麦50适宜播期和密度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安徽农学通报》2009年第12期102-102,149,共2页蔡世舫 张玉坤 朱卫生 周得宝 
安徽省"十五"重大科技专项
通过试验皖麦50在不同播期、密度下的产量表现,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皖麦50的适播期为10月5-25日,适宜密度为180万-270万/hm2。
关键词:小麦 皖麦50 播期 密度 
皖麦50丰产稳产性及其增产途径分析被引量:2
《安徽农学通报》2009年第12期103-104,137,共3页朱卫生 蔡世舫 张玉坤 程守忠 杨杰 
安徽省"十五"重大科技专项
利用2000-2005年安徽省和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试汇总结果,评价皖麦50的丰产稳产性及综合农艺性状。利用2003-2004年度皖麦50播期、密度试验结果,评价皖麦50高产条件下合理的产量结构和增产途径。结果表明,皖麦50既具有安徽省主栽小麦品...
关键词:小麦 皖麦50 丰产性 稳产性 增产途径 
高产抗倒小麦新品种皖麦53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被引量:8
《农技服务》2008年第5期13-13,共1页朱卫生 蔡世舫 程守忠 
阐述了高产抗倒小麦新品种皖麦53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皖麦53 特征特性 栽培 
小麦新品种宿9908的选育与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第1期23-24,共2页程守忠 朱卫生 
宿 990 8系宿州市农科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 ,半冬性 ,高抗倒伏 ,比皖麦 19早熟 2d。大田产量 675 0~ 82 5 0kg/hm2 ,适宜安徽淮北、黄淮南片麦区中等以上肥力种植。株高 83cm ,白粒 ,半角质 ,容重 80 0g/L以上。中抗至高抗条锈和秆锈病 ...
关键词:小麦 品种选育 宿9908 栽培要点 
淮北小麦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被引量:7
《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第3期317-319,共3页赵振邦 朱卫生 杨杰 马公村 
对近几年淮北小麦生产现状的分析表明 ,小麦品种使用不当、不良气候、土壤肥力偏低以及栽培粗放是当前淮北小麦大面积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实现淮北小麦进一步高产需要在选育小麦新品种的同时 ,采用培育地力、降低播量、科学进行肥水...
关键词:淮北地区 小麦 生产现状 品质育种 播量 肥水管理 病虫害防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