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波

作品数:20被引量:8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社会建设传媒社会治理公民社会组织公民社会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检察风云(社会治理理论专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县域社会治理更需要法治保障 以西吉县社会治理为例被引量:1
《检察风云》2016年第6期26-27,共2页冯波 
法治在社会建设、社会治理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理想的社会治理结构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法治保障是社会治理的根本条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关键词:法治国家 法规体系建设 协调社会关系 社会协同 社会治理结构 社会公平 治理政策 社会行为 社会矛盾 公众参与 
微博中的社会心态与社会治理被引量:1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6期75-79,共5页冯波 刘亮 
社会治理隶属于社会建设主题,对于社会稳定、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心态折射了民众对社会的判断、感受,是社会治理需要高度重视的内容。在当代社会,民意除具有"晴雨表"的作用外,还具有社会治理参与的意义。从社会冲突理论的角度来...
关键词:社会建设 社会治理 社会心态 微博 
国家公权力控制与法治国家建设
《检察风云(社会治理理论专刊)》2015年第3期59-62,共4页冯波 申展 
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构成有机的统一整体。法治国家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必然涉及国家公权力的控制向度。
关键词:国家建设 权力控制 法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公权力 建设事业 
公益组织传递慈善之利的条件——以晋江慈善总会为例
《阴山学刊》2014年第3期94-100,共7页冯波 朱依娜 
公益组织作为社会组织的一种类型,发挥着传递慈善之利的功能,这种功能的发挥条件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晋江市慈善总会自2002年成立以来,做强了慈善品牌,提升了慈善工作的影响力,发挥了慈善的积极作用;做大了慈善基金,提高了慈善项目...
关键词:公益组织 慈善 条件 社会建设 组织社会学 
坚持适度原则:面对网络民意的理性选择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第9期73-74,共2页冯波 赵璐 
如何在网络舆论引导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管理上做到松紧适度—既尊重民意又避免被"民意"所裹挟?笔者认为应坚持适度原则着重思考与解决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政府应对网络民意的认知定位(一)网络是宜疏不宜堵的信息渠道目前,网络上...
关键词:网络民意 适度原则 理性 政府应对 群体性事件 舆论引导 信息渠道 社会体制 
北京佛教慈善组织与社会建设的关系探究
《社会科学前沿》2013年第2期35-44,共10页赵璐 冯波 
社会建设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内容之一,也是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公民社会组织与社会建设的内在关联性目前已经在中国社会学界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中国民间慈善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组织的一种形式,内涵着参与社会建设的必然性与...
关键词: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组织 佛教慈善组织 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 
解放后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贡献及其启示被引量:1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46-50,共5页冯波 郭晶婧 
艾思奇在解放后,继续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工作,无论是哲学教科书的编写,还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宣传和研究,以及由此参与的哲学论战,无不显示出他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对党的理论宣传事业的忠诚。但同时也应该看到...
关键词:艾思奇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大众化 贡献 
论应对西方对中国宗教渗透的策略
《阴山学刊》2012年第2期14-17,共4页冯波 
宗教渗透是西方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我国而言,不深刻认识宗教渗透的本质,识破种种宗教渗透的阴谋,就不能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因而,应反对过左或过右两个极端。既能有效地反宗教渗透,又能最大程度地争取群众,应该是...
关键词:宗教渗透 西方 中国 独立自主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贡献
《社会科学前沿》2012年第3期78-87,共10页冯波 郭晶婧 
艾思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探索者、实践者与开创者。他笃信力行,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原理说明中国的实际问题,完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奠定了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
关键词:艾思奇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大众化 贡献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之解读被引量:1
《检察风云》2011年第19期58-59,共2页冯波 
传媒社会学关注传媒与社会的关系及其规律,将传媒看做是嵌入于社会中又对社会有自己独特作用的社会事实。在传媒的各个要素中,传者与社会的关系是最动态、具体的。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历史时期,传者受社会的制约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作风 解读 文风 社会学 社会事实 独特作用 社会环境 传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