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伟

作品数:4被引量:1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化遗产华夷之辨遗产边墙河套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内蒙古社会科学》《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敦煌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华夷之辨”与“守中治边”——论明长城修建的内在驱动力与实际作用被引量:5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158-163,共6页李大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ZS051)
长城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国家意志的反映。明朝"华夷之辨"思想的变化是明长城修建的内在驱动力;明长城在"守中治边"的方略中发挥其御外制内的功能。明长城具有御外和控内的双向作用,朝廷试图依托长城建立符合王朝理想的统治秩序,因此,明...
关键词:长城 华夷之辨 界限 
蒙古诸部南下河套与明朝边墙的兴建——以明代延绥镇边墙创修为中心被引量:2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79-84,共6页李大伟 曹志红 
随着蒙古诸部南下并长期驻牧河套,明朝北部沿边军事防御战略思想由积极防御变为消极防御。延绥镇边墙的创修体现了这种转变,并开启了明代大规模修筑边墙的风气。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调查数据表明,余子俊创修了延绥镇边墙的大边和二边,文...
关键词:蒙古 延绥 边墙 
长城保护维修中的遗产类别定位研究被引量:2
《敦煌研究》2015年第3期129-133,共5页李大伟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移民社会;生产方式选择与环境变迁--以清至民国蒙陕农牧交错带为例"(12CZS051)
随着长城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大量保护工程的实施,因长城遗产类别认识混乱而引起的保护原则和设计定位不准确等问题逐渐凸显。通过对近10年长城保护维修工程中工程定位不准确等问题的分析,以长城遗产定位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古建筑、...
关键词:长城 遗产类别 保护维修 
从符号到本相——长城文化遗产的概念演变及认定被引量:9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93-100,共8页李大伟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符号,并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而闻名于世。目前,人们对长城的认识普遍停留在近百年来才形成的民族精神价值层面,将长城视为抵御外侮、保卫华夏文明的重要支柱。但从长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现今符号化...
关键词:长城 文化遗产 概念演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