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青

作品数:6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家》莫里森《所罗门之歌》女性主义超声检测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金属学及工艺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雪莲》《文艺争鸣》《青年文学家》《青年作家》更多>>
所获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愤怒与抵抗——《我母亲的自传》中的母女关系及其政治隐喻
《文艺争鸣》2022年第5期161-168,共8页孙明丽 刘华青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文学的新闻传统研究”(项目编号:2021B217);吉林大学《美国文学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引言牙买加·金凯德是当代英语文学界极为重要的作家,1949 年生于安提瓜,16 岁那年,她移居美国,2004年当选美国文学与艺术学院院士。作为黑人后裔,她与沃尔科特和奈保尔一样,是少数族裔的代言人。《我母亲的自传》被认为是金凯德最好的...
关键词:金凯德 沃尔科特 母女关系 政治隐喻 奈保尔 文学与艺术 少数族裔 安提瓜 
在爱的社区中建构理想家园——评托妮·莫里森小说《家》被引量:1
《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9X期108-109,共2页刘华青 
托妮·莫里森《家》中,弗兰克和妹妹茜因得不到家庭温暖而厌家,长大后离家寻找理想家园,受尽艰辛和创伤后最终回家;在黑人群体,特别是黑人妇女的关爱中逐渐从创伤中走出,找到自我并构建起温暖有爱的"家"。小说表明,有爱的地方,才能成为...
关键词:托妮·莫里森 《家》 理想家园  社区 
女性主义译论下译者主体性浅析
《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8X期140-141,共2页刘华青 
女性主义运动和翻译研究的结合,形成了女性主义翻译这一新生事物对传统翻译理论一贯秉持的译者隐形及译文要绝对忠实于原文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大胆挑战,要求译者/译文持有与作者/原文平等的地位,并着重对译者主体性进行强调。本文旨在对...
关键词:女性主义 翻译 译者主体性 贡献 局限 
“轻”与“重”——《所罗门之歌》中黑人的精神困境
《雪莲》2015年第6Z期58-59,共2页刘华青 
《所罗门之歌》本是旧约中的一章,是一部歌颂爱的篇章。莫里森将它用作自己小说的名字,描绘了在爱的缺失和扭曲之下黑人的精神困境:内心"轻""重"失衡,困惑、迷惘,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法走出困境。小说借《所罗门之歌》,表达了对黑人出路的...
关键词:《所罗门之歌》 “轻” “重” 困境 
《荆棘鸟》女主人公形象分析
《青年作家》2015年第6期8-9,共2页刘华青 
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展现了父权及宗教背景下以女主人公梅格为代表的女性的生存困境。梅格反抗权威的顽强意志和对爱情的坚定追求体现了其自主性,一定程度上为自己赢得了主体地位。然而,男权文化中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的不利地位,...
关键词:《荆棘鸟》 女性主义 悲剧 
《土生子》中黑人妇女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5X期82-84,共3页刘华青 
《土生子》一直被认为是黑人文学的一个里程碑。作品中赖特塑造了一位新型的黑人形象别格。作品的伟大之处不言而喻,但也存在严重的不足。赖特从男权社会价值观出发,在小说中将三位黑人女性——托马斯夫人,维拉和蓓西彻底否定,甚至没有...
关键词:这三个女人 黑人妇女 托马斯 黑人文学 女性主义解读 黑人男性 赖特 男主人公 悲惨生活 双重压迫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