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建宏

作品数:49被引量:6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长治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系更多>>
发文主题:明清信仰民间信仰戏台民间社会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社会科学论坛》《求索》《山西档案》《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有形之路与无形之道:平顺县境晋豫古道的文化阐释
《长治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48-55,共8页段建宏 
山西省文物局2024年重点项目“明清晋豫古道碑刻资料整理及其文化阐释”(2024KT22)。
有形之路是能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道路本体,无形之道是道路内涵着的文化信息。明清时期,随着平顺县的设置,其境内的道路也日渐得到国家和民众的重视。这些道路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治理需要、民间交往而使得作用日渐突显。古道作为文...
关键词:晋豫古道 文化景观 道德教化 心灵慰藉 
文化分区视阈下晋东南泽潞商帮传统村落的活化与利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3年第7期147-150,共4页段建宏 
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南太行区域传统村落‘活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A136)、太行文化生态研究院重点项目“传统与现代互动视阈下的晋东南传统村落研究”(项目编号:TH2020001Z)。
晋东南传统村落数量众多,特色各异,文化表现形式多样,零星开发将会失去其应有之价值和意义。以类型学为基础的文化分区方法,可以将晋东南区域传统村落划分为红色文化区、传统农耕区、炎帝文化区、泽潞商帮区、太行古堡区五大类型,对传...
关键词:晋东南 传统村落 文化分区 区域特征 
明清泽潞商帮宗族的物质层面建设被引量:1
《长治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22-27,共6页段建宏 孔雨薇 
山西省晋商文化基金会课题项目“明清泽潞商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泽潞商帮宗族在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时,不约而同地利用自身的经济实力辅助宗族壮大,通过修订族谱、修建祖茔、创修祠堂、筑造大院等方式,促使宗族不断繁衍传承,进而在地方基层事务中彰显本宗族的实力,扩大宗族在地方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宗族 宗祠 族谱 祖茔 大院 
人口与灾荒之间:明清山西生存环境探研
《学术评论》2020年第6期23-28,共6页段建宏 
中国历史上无数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对于中国人口分布状况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灾荒则是引致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葛剑雄先生说,移民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活动,没有移民,就没有中华民族,就没有中国疆域,就没有中国文化,就没有中国历史.
关键词:中国疆域 人口迁移 葛剑雄 灾荒 生存环境 移民 中华民族 历史 
型塑与记忆:浊漳河流域昭泽王信仰的发展演变被引量:2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58-64,共7页段建宏 赵艳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山西民间信仰与区域社会研究”(项目编号:11CZS054);长治学院基地项目“当代晋东南民间信仰与公众生活秩序形成”(项目编号:GJZXM201802)。
昭泽王信仰是浊漳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信仰。该区域目前保存有20余座昭泽王庙宇,并流传着大量关于昭泽王的民间传说与故事,探究其生成演变对同类型民间信仰具有重要意义。在昭泽王信仰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民众不断对其进行神化、型塑...
关键词:民间信仰 浊漳河流域 昭泽王信仰 神话化 地域化 仪式化 
明清以来晋东南区域的宗族与民间信仰:兼论华北宗族的完整性
《农业考古》2018年第6期91-97,共7页申茜茜 段建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山西民间信仰与区域社会研究”(项目编号:11CZS054);长治学院专项项目“历史时期浊漳河流域的宗族与社会”(项目编号:ZX2017002)
近十年来,北方宗族研究逐渐得到学界的关注,而对北方宗族的研究却鲜少跳出华南学派的范式。通过整理碑刻资料、田野调查的方式,可以发现华北宗族缺少祠堂而多与民间信仰相关联,并且,宗族与民间信仰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互利关系,从...
关键词:宗族 晋东南 民间信仰 祠堂 
1644—1937年高平县草芳里乡村经济与村际关系被引量:1
《长治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27-33,共7页赵亚楠 段建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史时期晋东南区域自然灾害与民生研究"(13BZS071)
清代高平县草芳里是高平百里之一,位于丹河源头,区域内多河流、山脉,在清代有着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高平县志及草芳里保存下来的碑刻资料反映了草芳里乡村民众经济贫弱。频繁的自然灾害是导致草芳里民众贫弱的主要原因。保存下来的碑...
关键词:草芳里 庙宇 乡村经济 村际关系 
民间信仰的泛众化——以三嵕信仰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3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26-33,共8页段建宏 雷玉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山西民间信仰与区域社会研究"(项目编号:11CZS054);长治学院专题项目"历史时期浊漳河流域的宗族与社会"(项目编号:ZX2017002)
民间信仰在其发展过程中,均经历了泛众化的过程。所谓泛众化,就是指民间信仰在民间的认知度与认可度。它包括民间信仰在时间上的传承、在空间上的扩散以及在民众心中的积淀。影响民间信仰泛众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庙宇碑刻、传说故事、仪式...
关键词:三嵕信仰 泛众化 碑刻 传说 祭祀仪式 
晋东南二仙形象的多元化与功能叠加被引量:1
《中国地方志》2017年第7期53-61,共9页段建宏 张慧仙 樊慧慧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史时期晋东南区域自然灾害与民生研究”(项目编号:13BZS071)成果
二仙信仰,是晋东南区域特有的民间信仰,在民众不断加深对其信仰、祭祀的过程中,其功能经历了历时性的变化,从最初的求雨,到社会道德教化,再到求子,甚至成为兼具各种职能的神灵。这一方面是民间信仰职能叠加的结果,另一方面与不同历史时...
关键词:二仙信仰 晋东南 社会功能 
明清时期上党申氏宗族与地方社会
《长治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19-22,共4页段建宏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明清潞商研究:以长治市郊区中村为考察中心";长治学院专题项目"历史时期浊漳河流域的宗教与社会"(ZX2017002)
申氏宗族是明清时期上党地方社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虽然无法与官宦宗族、商贾宗族相比拟,然而,它却是地方社会中最普通的形态,最具底层社会的代表性,承担着地方社会中的贸易、治安、救济等多种职能,成为地方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明清 上党 申氏宗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