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函

作品数:40被引量:12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政治平等中越边境人类学茶文化边民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边疆民族研究》《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教育理论与实践》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以有生有:会泽铜商文化资源续用的县域方略研究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31-39,共9页邓玉函 夏福立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政治与社会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以有生有:近现代西南地区乡村传统文化资源续用的县域研究”(XNZZSH24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方略研究”(18ZDA118)。
县域作为重要的行政治理空间,孕育了独特的县域文化,是传统文化集散地。时下,要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村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就需要依托县域这一中观载体,上承国家宏观战略下接村落微观实体,进而实现农村传统文化资源的整体性、立体化...
关键词:铜商文化资源 以有生有 续用 县域 
地方知识赋新饮食品牌——以云南“乍甸鲜奶”为例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4年第5期56-69,154,共15页邓玉函 徐广玄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政治与社会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以有生有:近现代西南地区乡村传统文化资源续用的县域研究”(XNZZSH24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方略研究”(18ZDA118)。
在当前城乡融合背景下,都市空间的不断扩大使得城乡空间产生了重叠与交织,这必将带动农村文化向更高层次、更多元、更加包容的方向演变,地方知识(local knowledge)如何在都市得到发展是值得关注与探究的问题。以个旧乍甸鲜奶及其产物—...
关键词:地方知识 乡村振兴 消费认同 乍甸鲜奶 文化想象 饮食人类学 
道路空间的文化塑造:路学视角下的云南会泽铜商古道研究被引量:3
《广西民族研究》2023年第4期108-114,共7页邓玉函 秦琨驭 
云南大学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重大项目“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CRSS)。
云南会泽铜商古道为服务于清朝康乾年间的铜运贸易政策开拓,因其地理优势与资源禀赋成为国家与地方联结的纽带。政策往来与经济贸易的共同作用又从空间维度形塑了会泽的地方文化。以道路人类学为视角,本文剖析了铜商古道文化空间的历史...
关键词:道路人类学 铜商古道 文化空间 云南会泽 
自然共生与技术塑造:古六大茶山农业文化遗产景观的形成被引量:4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125-134,共10页邓玉函 蔡春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方略研究”(18ZDA118);云南大学青年英才培育计划资助;云南大学第十三届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21Z057)。
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人与自然的共同作品,是典型的活态文化景观。茶类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新的文化遗产类型,备受学界的关注。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农业文化遗产景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利用“技术”这一先决要素发展相应的地方性知识,...
关键词:古六大茶山 茶文化 景观人类学 农业文化遗产 
黄河流域掘尾龙神话农业叙事研究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18-23,共6页邓玉函 胡馨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边民主位视角下中越陆路口岸跨境合作研究”(18CMZ042);国家民委研究委托项目“中越边境口岸跨国合作与边民互惠研究”(2019-CME-052)。
水神是黄河流域农耕社会的主要崇拜对象,这是由当时的农业发展结构决定的。生产力低下时期,农业生产与雨水息息相关,在这个背景下,掘尾龙被人类视为丰产水神的化身,成为人们生活中崇拜的对象。这一流域的农耕文化起源较早,人们世代以农...
关键词:黄河流域 水神崇拜 掘尾龙神话 农业叙事 
习得与创新:越南女商贩营销文化研究——以东兴小商品市场为例被引量:2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44-49,共6页邓玉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边民主位视角下中越陆路口岸跨境合作研究”(18CMZ042);2019年度国家民委研究委托项目“中越边境口岸跨国合作与边民互惠研究”(2019-CME-052);云南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资助云南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规划项目“中越边境口岸跨境合作与跨国民族双向流动项目”(2017SY10030);云南大学青年英才培育计划资助;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资助云南省高校“一带一路”沿线南亚东南亚国家民族志研究创新团队阶段成果。
越南女商贩是中越边境口岸城市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其长期来往于中越边境之间,是联动边境贸易往来的新生力量,对促进中越口岸贸易活力有着重要影响。在东兴口岸小商品市场中,越南女商贩在营销活动中形成的营销文化,是基于多元文化交...
关键词:中越边境 越南女商贩 营销文化 多元文化 交流互鉴 
文化共享视角下传统医学与现代知识融合探析——以西南民族医教体系为例被引量:2
《贵州民族研究》2020年第11期93-98,共6页邓玉函 陈子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边民主位视角下中越陆路口岸跨境合作研究”(项目编号:18CMZ042);2019年度国家民委民族研究委托项目“中越边境口岸跨国合作与边民互动互惠研究”(项目编号:2019-GME-052);云南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资助云南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规划项目“中越边境口岸跨境合作与跨国民族双向流动研究”(项目编号:2017SY10030);云南大学青年英才培育计划资助及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云南省高校“一带一路”沿线南亚东南亚国家民族志研究创新团队的阶段性成果。
基于文化共享理念,对西南民族医疗传承体系进行分析,认为如壮、苗、瑶等西南民族地区的医疗传承体系虽不及西医完善与丰富,但在长期发展中已具有“重实践、多理论、重师传”的传统。进一步加强对其文化机理研究,探索民族医教田野方法、...
关键词:传统医学 西方医学 文化共享 
茶叶跨界流动与瑶族边民互惠--以中越边境猛硐瑶寨为例
《广西民族研究》2020年第5期165-172,共8页邓玉函 夏福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边民主位视角下中越陆路口岸跨境合作研究”(18CMZ042)。
基于民族志田野调查方法,从跨界人类学理论视角出发,探析了中越边境茶叶流动与瑶族边民生产性互惠表现形式、组织架构。认为从互惠性到文化共享性强化了瑶族传统茶俗茶文化,而共享的生态文化理念、跨界市场文化规则建构了区域命运共同...
关键词:茶叶跨界流动 瑶族边民 生产性互惠 文化共享 民心相通 
中越边境智慧口岸建设与边民贸易畅通研究——以东兴为例被引量:8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82-89,共8页邓玉函 王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边民主位视角下中越陆路口岸跨境合作研究”(18CMZ042);2019年度国家民委民族研究委托项目“中越边境口岸跨国合作与边民互动互惠研究”(2019-GME-052);云南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规划项目“中越边境口岸跨境合作与跨国民族双向流动研究”(2017SY10030);云南大学青年英才培育计划资助;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一带一路”沿线南亚东南亚国家民族志研究创新团队项目。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和通信工具建设逐渐成熟,线上交易、智慧通关逐渐成为边境贸易和口岸建设的新趋势。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口岸为例,通过对贸易通关、贸易交易、贸易结算、边民交往等方面进行智慧化分析,认为建设智慧化口岸是...
关键词:智慧口岸 边民贸易畅通 智慧化 互联互通 
白倮彝族社会中人与牛关系研究——基于人与动物共生视角被引量:1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91-96,共6页邓玉函 李亚萍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方略研究”(项目编号:18ZDA118);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边民主位视角下中越陆路口岸跨境合作研究”(项目编号:18CMZ042);云南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资助2017年云南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规划项目“中越边境口岸跨境合作与跨国民族双向流动研究”(项目编号:2017SY10030);云南大学青年英才培育计划资助;2019年度国家民委民族研究委托项目“中越边境口岸跨国合作与边民互动互惠研究”(项目编号:2019-GME-052)。
基于田野调查,从共生理论视角研究白倮彝族人的人牛关系,讨论人与动物背后的文化意义,探讨人与动物的共生性。认为从牛是白倮彝族人农耕社会的有机组成、人牛共居的基本互动空间以及牛与白倮彝族人的节日习俗等方面,体现了人与动物之间...
关键词:共生关系 人与动物  白倮彝族人 生命共同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