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华

作品数:6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资本论》资本哲学追问历史观《法哲学原理》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内蒙古社会科学》《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资本论》中“二重性”图式及其理论张力被引量:2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187-194,共8页王卫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ZX0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720004)
马克思《资本论》中始终贯穿着二重性思想,其二重性是一个结构严密的完整图式。从劳动、商品到资本二重性的演绎,这构成了原初图式,而资本要不断生产与扩张就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空间来进行,这其中经济空间(社会流通网络系统)成为它不可或...
关键词:《资本论》 二重性 经济空间的生产 社会动力系统 
资本与人性关系的哲学追问被引量:2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357-363,共7页王卫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720004);上海财经大学研究创新基金(CXJJ-2015-410)
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性社会转变,实现了两个重要的翻转:一是从"信仰支配世界"到"欲望支配世界"的翻转,二是从非经济性向经济性的翻转,它求解着资本出场的人性视域,彰显出资本对人性的激活;同时,资本又使人性异化,并通过异化——物化——...
关键词:资本 人性观 欲望 二律背反 资本金融化 
资本与精神关系的哲学追问——以《法哲学原理》和《资本论》为棱镜被引量:3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12-19,共8页王卫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财富幻象的哲学批判--中国面向未来的财富观建构"(12YJA720004);项目负责人:范宝舟;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资本视域下人的主体性问题研究--基于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视角"(CXJJ-2015-410);项目负责人:王卫华
要深入把握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和马克思的《资本论》,就必须对其精神内核即资本与精神的关系进行哲学追问。这其中有三个重要向度:一是《法哲学原理》赋予资本的"自由"范畴。黑格尔通过对自由层层剥茧,揭开了资本与自由关联的属性...
关键词:资本与精神 现代性 自由 精神哲学 历史哲学 市场经济 资本金融化 
三大旧历史观批判与物化劳动——兼评在物化劳动理论上的误区被引量:1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57-64,共8页王卫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财富幻象的哲学批判--中国面向未来的财富观建构"(编号:12YJA720004);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本视域下人的主体性问题研究--基于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视角"(编号:CXJJ-2015-410)
要研究唯物史观,一个基础性的工作是对三大旧历史观的批判与反思,这样才能找到物化劳动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从属性看,物化劳动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有机统一;从状态和部分看,物化劳动是完成时的"死劳动"与进行时的"活劳动"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旧历史观 物化劳动 进行时的“活劳动” 完成时的“死劳动” 
政治经济学批判:《21世纪资本论》与《资本论》——全国经济哲学高级论坛会议综述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5-9,共5页陶厚勇 王卫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07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14JD710059)
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自2014年在我国热销以来,引发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与广泛讨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直面了当下全球财富分配不公平问题。它与马克思的《资本论》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我们要进行中国视域下的新政治经济学批判,就需...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批判 《21世纪资本论》 《资本论》 财富分配 资本精神现象学 资本收益率 过剩经济 
习近平历史观初探被引量:8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19-23,共5页陶厚勇 王卫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国梦与坚定理想信念研究"(批准号14JD710059);上海财经大学研究创新基金"资本视域下人的主体性问题研究--基于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视角"(CXJJ-2015-410)的阶段性成果
十八大后,新一届党中央确立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在此新形势下,习近平强调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认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的历史观既继承前辈,又有所突破和创新。他强调强调学好、用好历史,尤其是党史和国史,对于推进党和...
关键词:习近平 历史观 内涵 价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