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春

作品数:6被引量:3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高压变质带变质带蓝片岩白片岩柯石英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发文期刊:《地质论评》《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中国地质》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大别—苏北—胶东含柯石英榴辉岩中微粒金刚石及自然金的发现被引量:9
《中国地质》1991年第11期28-29,共2页张树业 胡克 刘晓春 常丽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华中高压变质带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边界部位,西起川甘陕边境,东至胶东半岛,连续延伸约2500公里.这条高压变质带主要由蓝片岩、白片岩和榴辉岩三条相互平行展布的岩带组成,三者在空间上紧密共生,形成时代基本相同。
关键词:柯石英 榴辉岩 金刚石  
陆内板块裂撞产物——华中高压变质带岩石矿物及成矿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1年第4期264-267,共4页张树业 胡克 刘晓春 
1.蓝片岩、白片岩、榴辉岩岩带在西起川、陕,东迄苏、鲁的中朝与扬子陆台间,产出了一套规模巨大的高压变质带。它由蓝片岩、白片岩、榴辉岩三条岩带组成。三者存区域上呈规律性分布,并在成因上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高压变质带 白片岩 岩石矿物 榴辉岩 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岩 硬绿泥石 柯石英 陆台 变质岩系 
中国中东部的双高压变质带被引量:10
《地质论评》1991年第4期300-309,共10页刘晓春 
在我国中东部,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存在着两条紧密共生而变质作用类型不同的高压变质带。一条是以蓝片岩为代表的低温高压变质带、分布于东南一侧,主要由中一晚元古代双模式火山沉积变质岩系组成;另一条是以榴辉岩为代表的高温高压...
关键词:变质岩 双高压 变质带 变质作用 
华中陆内元古代高压变质带研究近况被引量:6
《中国地质》1990年第8期25-27,共3页张树业 胡克 乔兰勇 刘晓春 
近10年来,板块构造研究逐渐从海洋移向陆地,从近代推向远古,逐步深入到地球科学的各个领域。如何识别和深入探讨陆内板块运动规律是目前地质学家,特别是岩石学家和大地构造学家所重视的基础理论课题。经过多年的岩石学和印痕科学(Finger...
关键词:体中 陆内 元古代 变质带 板块构造 
鄂北蓝片岩带若干问题讨论被引量:3
《中国区域地质》1990年第3期255-261,共7页周高志 高敬礼 康维国 刘晓春 
本文对湖北省北部蓝片岩带的区域分布、产出层位,蓝片岩类型、矿物组合与沉积建造的关系,蓝片岩变质特征及形成地质构造环境等进行了详细讨论。本区蓝片岩带主要产于上震旦统(陡山沱组)、耀岭河群、武当群(上部双台组)三个层位,它赋存...
关键词:蓝片岩 分布 层位 类型 
中国中部元古代蓝片岩-白片岩-榴辉岩带——古陆内板块裂撞带的三位一体特征被引量:9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89年第2期101-104,共4页张树业 胡克 刘晓春 乔兰勇 
近年来,在我国中部发现并确立了横贯中朝陆台与扬子陆台之间的中晚元古代高压变质岩系。自西向东呈东西向转北东向展布,长达2000km。这一古老高压变质带(即蓝片岩-白片岩-榴辉岩带的三位一体),是罕见的古陆内裂开又闭合的裂撞带;它直接...
关键词:白片岩 榴辉岩 高压变质带 变质岩系 陆台 古陆 变质作用 红帘石 灯影组 沉积岩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