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壮

作品数:54被引量:3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作家协会更多>>
发文主题:文学诗歌青年作家小说文学创造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南方文坛》《长江文艺评论》《新华文摘》《雨花》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何以“真实”,如何“确定”:蔡崇达“故乡三部曲”与碎片时代的文学可能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11期57-80,共24页李壮 
由《皮囊》《命运》《草民》组成的“故乡三部曲”,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受到大量普通读者的欢迎。这与作者蔡崇达的写作策略及其作品自身诸质素有着内在关联。在题材层面上,蔡崇达以数量众多、身份多样的“他人”为主要表现对象,其内...
关键词:“故乡三部曲” 非虚构意识 形式闭环 情感价值 地方书写 
322房间
《诗刊》2024年第8期23-25,共3页李壮 
裂隙里的乡愁和进退维谷的舌头——论陈亮长诗《桃花园记》
《当代作家评论》2023年第2期200-206,共7页李壮 
一在最根本的层面上,我会将陈亮的长诗《桃花园记》((1))看作一种致敬。陈亮的《桃花园记》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之间的关联性当然是一眼即明的,不仅是“谐音梗”,武陵渔人所进入的那个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几乎就是中华文化里“失落...
关键词:《桃花源记》 陈亮 世外桃源 陶渊明 乡愁 长诗 安居乐业 失落 
“ChatGPT与文学”同题共答
《青年文学》2023年第4期139-147,共9页李壮 顾适 宋睿华 刘诗宇 修新羽 陈泽宇 
李壮:从技术性的角度看,你认为文学艺术领域,有哪些工作/行业可以从ChatGPT(或更广义的人工智能)技术中获益最大?顾适:以我自己使用ChatGPT的经验来看,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很多工作都可以从中获益。
关键词:文学艺术领域 人工智能 GPT CHAT 同题 技术性 获益 
不能像个好学生一样等待着“满意”——关于青年写作的“同题共答”被引量:4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3年第1期5-15,48,共12页李敬泽 何平 季亚娅 杨庆祥 孙频 郑在欢 三三 李壮 
作为青年写作的某种起点的80后作家们,已经全面“奔四”,90后作家也纷纷步入而立之年,但青年写作仍可谓方兴未艾,传统的文学体制、文化资本和新媒介仍旧共谋性地、广泛地制造着代际焦虑,并持续不断地生产着“时髦”的青年作家形象和各...
关键词:去中心化 青年文学 新媒介 文学新人 青年作家 分离性 反叛性 90后 
历史逻辑、题材风格及“缝隙体验”:关于“新乡土叙事”
《新华文摘》2023年第1期89-91,共3页李壮 
从《秦腔》里一只未到场的狼说起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里有一位通阴阳的奇人荣叔。荣叔死后留下一本笔记,里面有一则关于清风街众人命运结局的预言,预言的最后一句:清风街十二年后有狼。讲的是清风街,是这部小说以内的事;但明眼人...
关键词:贾平凹 清风街 《秦腔》 题材风格 命运结局  传统乡村 奇人 
“反撞衫”,及确凿不逝之物:论丁颜的小说被引量:1
《小说评论》2022年第6期90-94,共5页李壮 
一在同龄人的横向比较当中,丁颜在小说写作上具有相当的独特性。对于我们1990年前后出生的这批人来说,新世纪以来迅猛的“全球化+都市化”浪潮和现代传媒技术的普及,使某种标准化的生活想象过于强力地填充、乃至粘贴复写了我们心智成熟...
关键词:信息泛滥 小说写作 辨识度 都市化 趋同化 现代传媒技术 标准化 全球化 
备忘:自我同一性和未来千年文学起点被引量:3
《小说评论》2022年第5期127-130,共4页李壮 何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文学经验和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文学研究”(19ZDA277)阶段性成果。
一我们决定在《小说评论》做一期“青年评论家评青年小说家”的专题。说得再精确一点,是1988年至1994年区间出生的青年评论家,评同样年龄范围的青年小说家。事情张罗起来了,很快也做完了。到了写主持人语这天,回头再想,忽然觉得这个想...
关键词:小说评论 写作研究 自我同一性 年龄范围 聪明 主持人 小说家 文学界 
历史逻辑、题材风格及“缝隙体验”:关于“新乡土叙事”被引量:8
《南方文坛》2022年第5期50-55,共6页李壮 
从《秦腔》里一只未到场的狼说起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里有一位通阴阳的奇人荣叔。荣叔死后留下一本笔记,里面有一则关于清风街众人命运结局的预言:“今早卜卦,看看他们怎样?新生死于水。秦安能活到六十七。天义埋不到墓里。三踅死...
关键词:《秦腔》 命运结局 题材风格 贾平凹 
一把自由“流淌”的火
《民族文学》2022年第7期198-203,共6页徐海玉(朝鲜族) 李壮 李司平(傣族) 
主持人:你是什么时候知道《民族文学》杂志的?李司平:我从一个山高云矮的地方来,那里偏僻而又遥远。因而我们对外面世界很多信息的获取是有限的、滞后的。幸亏这时候“农家书屋”这个工程来了。(在此要强调,绝无半点溜须拍马之意。)“...
关键词:农家书屋 油墨香 《民族文学》 主持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