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强

作品数:5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交互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取证方式取证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探索与争鸣》《云南社会科学》《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论法益视角下限缩“非法债务”的实现路径
《三明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45-53,共9页申胜威 杨海强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22ZFX004);华东政法大学2023年苏惠渔刑法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23-15);华东政法大学2024年校级研究生创新项目(2024-2-026)。
为了回应近些年来频繁发生的恶性催收事件,《刑法修正案(十一)》专门增设了催收非法债务罪。现有的“非法债务”认定标准仍存在不当地限缩非法债务类型或是不具有可操作性等诸多问题。应当以本罪保护的法益为切入视角进行分析,基于本罪...
关键词:催收非法债务罪 非法债务 《刑法修正案(十一)》 社会公共秩序 
人工智能技术对取证的影响及应用价值被引量:4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93-99,共7页吴照美 曹艳琼 杨海强 
2014年国家社科规划项目“我国金融反恐法律机制研究”;2013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城市梦’下北京流动人口犯罪的治理”(编号13FXC04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刑事证据是刑事案件侦办环节的关键,证据的搜集、运用、排除工作已经成为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重点环节。犯罪类型的多样化使得证据的种类不断丰富,现今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取证...
关键词:证据搜集 人工智能 取证方式 云端技术 
刑法第48条“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理解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95-103,共9页杨海强 
死缓和死刑立即执行之间的界限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问题。而如何理解"不是必须立即执行",则成为正确把握死缓适用标准的关键。"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现在并无定论,但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最高法院刑事审判指导案例的双变量交互分析和二元Log...
关键词:样本及说明 双变量交互分析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论检察人员司法责任制体系的构建--兼与李建勇教授商榷被引量:1
《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12期65-69,共5页崔永东 杨海强 
司法责任制改革是本轮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而司法体制改革有利于司法权的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对法治中国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检察改革有自身的特点,检察院的"放权"是让检察权相对独立,这应是检察人员司法责任制设计的考虑因素。...
关键词:检察人员司法责任制 司法体制改革 体系构建 法治中国 
死缓适用的实然标准——以213个刑事指导案例为基础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云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124-129,共6页杨海强 成倩 
我国刑法及司法解释未规定死缓适用标准,"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规定很模糊,理论界的研究也是莫衷一是。对213个刑事指导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从宽情节对死缓适用所产生的影响比从严情节要大。虽然法定从宽情节和酌定从宽情节都影响...
关键词:样本及方法 双变量交互分析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