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华

作品数:5被引量:7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浮游有孔虫底栖有孔虫活体沉积物捕获器南海西南部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科学通报》《第四纪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江苏、浙江潮间带中活体底栖有孔虫的垂向分布被引量:2
《微体古生物学报》2021年第4期389-396,共8页俞宙菲 李保华 王晓燕 郭启梅 张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6073,41906058);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0172110);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XDB26000000)联合资助。
本文分析了自江苏海门、浙江舟山和象山沿岸三个潮间带采集的上层10cm沉积物中活体底栖有孔虫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有孔虫群落的简单、复合分异度自表层向深层减小,在垂直分布上对环境适应性强的优势属Ammonia更容易向深分布。在表层充...
关键词:底栖有孔虫 活体 潮间带 垂直分布 
晚更新世南海不同海区的浮游有孔虫群落特征差异及环境控制因素被引量:1
《微体古生物学报》2021年第1期63-71,共9页王晓燕 李保华 黄宝琦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XDB26000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6073、41106035);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203117)共同资助。
本研究对晚更新世以来(~45万)南海西部浮游有孔虫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并与南海北部和南部该时期的浮游有孔虫组合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南海浮游有孔虫组合在以Globigerinoides ruber和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为代表的热带-亚热带组合...
关键词:浮游有孔虫 区域对比 晚更新世 南海 
沉积物中活体底栖有孔虫的虎红染色方法比较研究
《微体古生物学报》2020年第3期294-302,共9页张楷 李保华 王晓燕 俞宙菲 郭启梅 徐烨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XDB26000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6073);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南海深水区古海洋学与优质烃源岩关系研究”(2016ZX05026007-003);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性项目(Y726040107)共同资助
在有孔虫生态学研究中,区分底栖有孔虫活体与死亡壳体多使用虎红染色方法,但关于具体的染色时长、处理方式等方法描述比较简单,如仅有"采用虎红酒精染色",其具体方法常语焉不详,影响了研究结果比较的可靠性。为探求不同染色方法到底对...
关键词:活体底栖有孔虫 虎红酒精溶液染色 钙黄绿素培养 样品保存 酒精 
现代浮游有孔虫对南海西南部上升流的响应被引量:5
《第四纪研究》2020年第3期801-810,共10页俞宙菲 李保华 李宏亮 张静静 陈建芳 
中国科学院(B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批准号:XDB26000000);自然资源部"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项目(批准号:GASI-03-01-06-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776073、41906058和41906045);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批准号:JT1501)共同资助。
现代夏季风系统导致了南海西南部(越南岸外)上升流的发育,但浮游有孔虫对夏季上升流的响应如何尚缺乏实测资料,这不利于准确地利用有孔虫来重建古上升流的活动进而反演过去夏季风的强度变化。本研究利用2014年4月14日至11月1日布放于南...
关键词:沉积物捕获器 上升流 南海 夏季风 浮游有孔虫 
南海三千万年的深海记录被引量:70
《科学通报》2003年第21期2206-2215,共10页汪品先 赵泉鸿 翦知湣 成鑫荣 黄维 田军 王吉良 李前裕 李保华 苏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999956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2000078500)资助.
1999年春,大洋钻探184航次在南海南北6个深水站位钻井17口,取芯5500 m,通过30余种实验项目共6万多次分析,取得了重要成果.文中着重介绍深海地层剖面的建立和气候周期的演变.184航次在南海建立起西太平洋区最佳深海地层剖面,包括在东沙...
关键词:南海 三千万年 深海记录 大洋钻探184航次 深海地层剖面 气候周期演变 同位素连续剖面 岩石物理剖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