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名山

作品数:8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崇祯帝《变形记》边塞诗《三国志通俗演义》《琵琶行》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唐山文学》《神州》《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安徽文学(下半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珍珠衫故事流变过程中的“因果报应”思想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92-95,共4页李名山 
珍珠衫故事最早见于明人宋懋澄《九龠别集》卷二中的《珠衫》,后冯梦龙将其收入《情史》,并改名为《珍珠衫》。冯梦龙又在此篇的基础上改编完成了"三言"中的名篇《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所体现的"因果报应"思想历...
关键词:珍珠衫 流变 因果报应 
试论《孔子家语》对孔子形象的塑造——兼与《论语》比较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43-,共1页李名山 
《孔子家语》是一部儒家的重要文献。书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的言谈行事,对孔子和儒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家语》中所塑造的孔子形象与《论语》相比更为完整、丰满,所传达的孔子的思想观念也更为具体、全面。比较两书在孔子形象塑造...
关键词:《孔子家语》 《论语》 孔子形象 
试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魏延形象塑造的矛盾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58-,共1页李名山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所塑造的魏延是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形象。他在刘备集团中既是勇猛的大将又始终被扣上了一顶叛将的帽子,这使魏延整体形象的塑造存在了一定的矛盾。下文将分析产生这种矛盾的几个原因。
关键词:三国演义 魏延 形象 矛盾 
“贰臣”之哀——吴伟业应荐赴京期间诗作研究
《唐山文学》2016年第1期141-142,共2页李名山 
吴伟业遭逢明清易代的大变,又被新朝逼迫不得不出仕效命,从此成为"贰臣"。他的诗作也与时代和自己的遭遇紧密相连。他一生之转折一是明清易代成为前朝遗民,二是应召仕清成为"贰臣"。吴伟业应召至赴京仕清这段时间是他人生第二次转折的...
关键词:诗歌创作 崇祯帝 《钟山》 孙承泽 吴梅村 明王朝 《琵琶行》 思乡之情 南京城 本朝 
浅谈盛唐边塞诗与中晚唐边塞诗的差异
《神州》2013年第15期6-6,共1页李名山 张倚锋 黄赫鑫 
边塞诗作为唐诗中的一朵奇葩,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唐代边塞诗的划分与唐朝历史时期的划分一样,也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本文通过对盛唐边塞诗与中晚唐边塞诗的比较,有助于我们了解边塞诗的由盛转衰。也有利于我们...
关键词:边塞诗 盛唐 中晚唐差异 
浅谈刘备仁义理念对其功业的影响
《中国商界:上半月》2012年第11期437-437,共1页李名山 
刘备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作为君王,他的功业成就与历史上的其他有作为的君王相比显得相形见绌。甚至还及不上与他同时代的曹操、孙权。但这并没有妨碍民众对他的推崇。他的名望、人气丝毫不比历史上的其他君王差。这固然与历史演义小...
关键词:刘备 仁义理念 功业 影响 
“我”为什么要变形——简析卡夫卡《变形记》的创作原因
《中国商界:上半月》2012年第7期438-438,共1页李名山 黄赫鑫 
“变形”是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比较奇特的方式,卡夫卡把主人公变形成为一只甲虫。选择把人变成动物有作者本身的思想也跟作者所处的环境对其造成的心理有关系。本文从卡夫卡的生活状况分析他创作《变形记》的原因。
关键词:卡夫卡 文学创作 变形 心理研究 
红色经典再度走红的原因探究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12期51-51,共1页李名山 
红色经典走过了20世纪80年代的低谷期,90年代随着十七年文学研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热点,红色经典以文学研究著作的形式再次回归公众的视线。进入21世纪,人们的怀旧情绪,国家文化建设的需要,对红色经典文学价值的再认识,以及文化市...
关键词:红色经典 再度走红 原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