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作品数:6被引量:1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反讽复归现象学解读西方美学思想无我之境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化艺术研究》《文艺评论》《学术研究》《华文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论《扶桑》的叙事对多重声音的消解
《华文文学》2018年第6期98-102,共5页王妍 
探索精神归宿和身份认同是当代华文文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为此,《扶桑》采用了多种人称混用的叙事手段,试图确立"你"之声音的独立主体性,以反拨白人关于华人形象的偏见。然而,"你"的独立性不可避免地造成对叙述者声音的否定,导致了关于扶...
关键词:镜像 否定性建构 窥视 身份制造 神话特质 
超越与复归——王国维“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说的现象学解读被引量:6
《文艺评论》2017年第10期97-102,共6页王妍 
王国维作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是最早介绍并融会中西方美学思想的人物。他深受西方哲学和美学影响,在《人间词话》中以“境界”为统摄构架了一个系统化的理论框架,“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这一理论框架中的一对重要概念。对...
关键词:“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王国维 解读 现象学 中国现代美学 复归 西方美学思想 
从形式批评到文化批判——20世纪“反讽”研究的演进轨迹被引量:1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135-140,共6页王妍 
20世纪的反讽研究,经历了从新批评反讽,经由结构-解构主义反讽向后现代主义反讽的发展。新批评反讽强调相反力量的辩证平衡;结构-解构主义反讽则认为反讽意义处于不稳定的无限延迟中,甚至带来意义的消解;后现代主义则将反讽运用于大文...
关键词:反讽 悖论 平衡 团结 
跨性别表演在消费社会遭遇的反讽——以青年“视觉系”文化为例被引量:3
《文化艺术研究》2017年第3期9-15,共7页王妍 
20世纪70年代兴盛于英美的华丽摇滚及其带动的变装表演,既成为女性主义及跨性别理论的分析战场,也让时尚界看到了商机:摇滚乐手们任意挪用夸张的"视觉系"符号,使身体成为追求跨性别认同的表演;然而他们刻意追求的戏剧性和舞台感,又不自...
关键词:华丽摇滚 跨性别 性别操演 时尚符号 杀马特 
反讽与戏谑——一个比较的考察被引量:3
《学术研究》2017年第4期1-6,14,共7页汪正龙 王妍 
反讽原本主要是一个与论辩有关的修辞学概念,浪漫主义兴起之后引入哲学思考并被推及美学领域,以图解决有限与无限、主体与客体的矛盾。20世纪上半叶,新批评将反讽视为诗歌结构的基本元素,反讽成为一个诗学原则。近来反讽日益与解构、后...
关键词:反讽 戏谑 言意 悖反 否定 
空间形式中的生命意蕴——语-图中的时空交融对幻影现实的揭示
《文艺评论》2016年第8期40-46,共7页王妍 
1755年,德国的温克尔曼发表《论希腊绘画和雕刻作品的摹仿》,提出“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这一美学观点,来赞美古希腊的造型艺术,以平静如深海般的心灵反对激情的流露,追求静观的形式完美,并提出“诗画一致说”,认为“绘画可以和诗...
关键词:时间形式 空间叙事 莱辛 语言艺术 温克尔曼 拉奥孔 小说叙事 现代小说 乔伊斯 雕刻作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