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

作品数:2182被引量:1953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赵秋野余卫国胡建次黄天德陈美玉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有无之辨:王弼易学的思维底色
《管子学刊》2025年第2期93-103,共11页李延仓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道家、道教易学通论”(14JJD720010)。
“有无之辨”一向被视为魏晋玄学的主题,实则是名教与自然之辨的理论外化,背后隐藏着魏晋士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怀。作为魏晋玄学“无”本论确立的先驱,王弼注解《周易》始终贯彻“有无之辨”这一思路,“大衍义”“言意之辨”“卦时”...
关键词:有无之辨 王弼易学 大衍义 言意之辨 卦时 卦主 
“言意共生”三个方向的深入探究——以《曹刿论战》为例
《语文世界(中旬刊)》2025年第3期36-37,共2页齐悦悦 
言意共生是一种教与学相融合的阅读与运用策略,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这种策略包括言意具象、言意结构、言意新生三个方向:言意具象通过呈现具体的画面、意象和感知,帮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含义和表达;言意结构通过搭建支架、遵...
关键词:言意共生 阅读与运用策略 《曹刿论战》 
庄子到郭象“言意之辨”新释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3期144-155,187,共13页刘国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代公羊学之解释学研究”(20BZX056)。
“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的基本命题。从庄子到郭象,言意之辨的思想有其发展和转折。言意之辨,即言(文本之义)与意(文本之意、作者之意)之间的分别和联系。文本之义,即言辞(字)的常义或因字议论说理或因字叙事寓理;文本之意,即名(观念)...
关键词:言意之辨 得意而忘言 寄言以出意 主客融合之意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策略初探
《视周刊》2025年第6期16-16,共1页伊元媛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英语作为跨越国界的沟通桥梁,其语言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初中阶段,作为奠定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基石的黄金时期,如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积累语言经验,真正成为英语教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有效促进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积累语言 英语语言能力 教师教学工作 语言意识 教学策略 学生语言能力 
言意兼得自建构 一词一句总关情——四下《猫》教学实录
《小学教学设计》2025年第7期50-54,共5页林春曹 
《猫》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选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篇幅不长,围绕“可爱”这个中心,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猫的性格古怪,让人觉得可爱;二是满月的小猫淘气,显得天真可爱。文中很多地方仅从字面上看,好像作者并不喜欢这种小动物...
关键词:老舍先生 言意兼得 教学实录 《猫》 第四单元 可爱 课文 
言意之辩:魏晋南北朝文论中的文学本质探讨
《河北画报》2025年第3期168-170,共3页袁琳 王雪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论在社会转型与思想变革的推动下,形成了独特的言意之辩。这一时期的文论家通过对语言形式与意义表达的深入探讨,构建了文学本质的多维理论框架,强调语言作为艺术媒介的独特性与表达深层意蕴的能力。本文系统梳理...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言意之辩 文学本质 文学语言 
以图促写:言意融合的中段习作教学范式
《小学教学参考》2025年第7期80-82,共3页冯贵生 
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面临着诸多挑战。以图促写是一种基于儿童思维的跨学科习作教学方式。在小学中段习作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画的形式选择素材、构思情节、导写细节、互动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言意的真正融...
关键词:以图促写 习作教学 言意融合 
吟诵:走向古诗词言意共生的学习路径探索
《名师在线(中英文)》2025年第4期21-23,共3页魏秀英 
吟诵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学习手段,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所占比重显著增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吟诵的功用和价值,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这样...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吟诵 言意共生 
思维图式:指向“言”“意”共生的古诗词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2025年第5期17-18,共2页朱槿 
江苏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大概念指导下小学语文诗词思维图式建构研究”(课题编号:22B05YWSQ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编人了一定量的古诗词,具有言的精练、象的丰富和意的含蓄等特征。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借助具体的思维工具,帮助学生实现古诗词学习中的言意转换,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鉴赏。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维工具 思维图式 古诗词学习 言意转换 
言意共生,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25年第2期81-83,共3页谢蓉蓉 
在当今语文学科素养备受关注的时代背景下,言意共生的语文教学理念日益受到重视。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需要将语文学科的语言魅力与精神内涵深度融合。温儒敏先生曾指出,需要在语文课堂与现实生活之间架起...
关键词:语文课堂 言意共生 学习体验 现实生活 深度融合 温儒敏 语言魅力 教学策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