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树举

作品数:10被引量: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刑法逻辑刑事法程序法辩正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人民检察》《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科学.经济.社会》《新华月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法案起草如何使用性别中立语
《人大研究》2025年第2期64-66,共3页姚树举 宁泽正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课题“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完善刑事程序法治”的阶段性成果。
法案起草应当遵循男女平等原则,使用性别中立语,避免使用性别歧视语言,这是国际惯例。使用性别中立语,对于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宪法原则,增强法案起草的准确性、明确性,推进新时代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
关键词:科学立法 法案起草 立法质量 性别中立语 男女平等 
以公正程序保障正当防卫准确适用
《新华月报》2021年第12期64-66,共3页李奋飞 姚树举 
正当防卫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是依法办理相关案件的重要指引。根据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以及其他生效案例,结合刑事法、证据法原理,归纳、提炼、探寻办理正当防卫案件的规则、程序和方法,对于正确实施、完善正当防卫制度,坚决捍卫“...
关键词:指导性案例 公正程序 法治精神 正当防卫制度 刑事法 证据法原理 检察办案 最大限度 
刑事错案的逻辑矛盾及处理
《新华月报》2021年第3期84-85,共2页姚树举 
定罪量刑应遵循不矛盾律,排除逻辑矛盾。如此,才能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笔者结合刑事法、证据法原理及司法实践,运用逻辑推理和论证方法,从逻辑矛盾这一维度探究刑事错案成因,以期有效防范和纠止刑事错案。案件事实认定和...
关键词:刑事错案 案件事实 定罪量刑 刑事法 不矛盾律 证据法原理 逻辑矛盾 司法实践 
谈类比推理的适用——以杨卫国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为例
《人民检察》2021年第1期73-74,共2页张辰 姚树举 
广义的类比推理具体表现为类比论证和区别技术的综合运用。在逻辑学上,类比论证是从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在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相似性推导出事物在其他方面的相似。与之相对应,区别技术的运用则是从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在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差...
关键词:类比论证 类比推理 共同属性 司法过程 综合运用 逻辑学 差异性 相似性 
涉疫情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与刑事政策衡平被引量:2
《人民检察》2020年第8期152-157,共6页王文华 姚树举 
为全力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大局,最高人民检察院以每周发布的频率,及时推出“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这对于依法办理涉疫情案件具有重要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典型案例涉及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多个维度,笔者主要从刑...
关键词:刑事政策 疫情防控 刑法适用 衡平 程序法 犯罪案件 典型案例 实体法 
刑法规范模态词的失范与辩正被引量:2
《科学.经济.社会》2016年第1期85-92,98,共9页姚树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法文本语义规则研究"(14BYY054);中国人民大学中央高校基金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刑事立法语言实证研究--规范词与刑法规范"(14XNH010)阶段性成果
"必须""应当""可以"等规范模态词是刑法规范的常用表达式,直接制约刑法规范的科学表述、正确理解和准确适用。然而,刑法规范模态词的使用却存在诸多失范现象,其主要表现是,违背规范模态词的逻辑规则,混淆规范模态词的规范属性,使用不同...
关键词:刑法规范 规范模态词 “必须” “应当” “可以” 
刑法立法表述失范现象的逻辑考辩被引量:1
《科学.经济.社会》2015年第4期93-98,共6页姚树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立法文本语义规则研究"(14BYY054)阶段性成果
刑法立法表述失范现象在逻辑方面表现为:并列使用具有属种关系、种属关系的概念;逐一列举概念的外延以致刑法条文缺乏简洁性;混淆使用相关概念;误用规范模态词而造成刑法规范自相矛盾和法定刑适用悖论。科学的刑法立法表述应当遵守概念...
关键词:刑法立法表述 失范现象 逻辑规则 规范模态词 
当代形式逻辑是刑法立法正确的工具性科学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53-60,共8页姚树举 
中国人民大学中央高校基金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4XNH010)
刑法条文的表述是否符合逻辑规则,是衡量一部刑法典立法技术高低的根本指标,而高超的刑法立法技术必然不能背离逻辑规则。当代形式逻辑是一门基于客观唯物论的能够有效地提高立法技术、指导刑法立法实践的工具性科学。
关键词:当代形式逻辑 逻辑方法 刑法立法 立法技术 工具性科学 
基于因果律和立法用语对刑法因果关系的法哲学考察
《法制与经济》2012年第22期61-62,共2页姚树举 
文章以哲学范畴的因果律、因果关系与日常用语的关系、因果关系的立法语言载体为视角,进行了刑法因果关系的法哲学考察。笔者认为刑法因果关系应该是非通常性条件的犯罪构成客观要件中作为先在事态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符合...
关键词:因果律 刑法因果关系 立法用语 事态 法哲学 
不作为犯罪中的条件关系与因果关系——从逻辑的视角探析
《魅力中国》2010年第4X期86-86,65,共2页姚树举 
在不作为刑事犯罪中,对因果关系的存在与否,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拟从逻辑学与刑法法理的视角对该问题进行探析。笔者首先对条件关系与充分条件关系及其两个独立性、因果关系的内涵进行了澄清与界定,并且准确刻画了充分条件关系与必要条...
关键词:不作为犯罪 条件关系 充分条件关系的两个独立性因果关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