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艳

作品数:4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舍斯托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悲剧性反常性信念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外语教育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死亡”的偶然性意义——舍斯托夫论列夫·托尔斯泰的后期创作
《外语教育研究》2025年第1期84-91,共8页曹海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列夫·舍斯托夫文学批评研究”(项目编号:21BWW034)的阶段性成果。
死亡和死亡恐惧是俄国哲学家列夫·舍斯托夫解读列夫·托尔斯泰后期创作的切入点之一。舍斯托夫以托尔斯泰的小说《伊万·伊里奇之死》和《主人与雇工》为例,指出作为偶然性事件的死亡是作家及其笔下人物思想转变的重要契机。死亡的意...
关键词:列夫·舍斯托夫 列夫·托尔斯泰 死亡 偶然性 启示 
从反常性到信念重生的思想嬗变——舍斯托夫论陀思妥耶夫斯基
《外语教育研究》2017年第4期65-70,共6页曹海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宗教意识’视野下的罗扎诺夫文学批评研究"(15CWW015)的阶段性成果
列夫·舍斯托夫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的哲学家,反抗理性对人的统治是其哲学的中心观点。他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经历了从反常性、怀疑,到重估所有信仰,再到信念重生的变化过程,最后进入"悲剧的哲学"领域。
关键词:理性 反常性 信念重生 悲剧的哲学 
苦役、洞穴或地下室——列夫·舍斯托夫论F.陀思妥耶夫斯基
《外语教育研究》2015年第2期48-52,共5页曹海艳 
列夫·舍斯托夫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的宗教哲学家,他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体现了从"希望哲学"到"绝望哲学"的转变过程,当人面对生存困境之时,只能通过苦役、洞穴或地下室的方式来反抗理性的束缚,而这种反抗则反映出生命的真实...
关键词:绝望 理性 地下室 
与契诃夫一起叩问人性——兼论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创作
《外语教育研究》2014年第2期52-57,共6页曹海艳 
契诃夫通过对人类生活的苦难与折磨、庸俗与无聊、虚伪与愚蠢等的深刻描绘,揭示了人类本身精神的痛苦与迷茫,其中包含着对人的复杂本性的挖掘,其思想直接指向人类的内心世界,叩问的是纯粹的人性。相比较而言,爱丽丝·门罗对生活的描写...
关键词:人性 自由 奴性 悲剧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