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祥

作品数:17被引量:4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北医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大肠肿瘤纤维结肠镜大肠癌胚抗原小儿大肠息肉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临床内科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新医学》《实用肿瘤学杂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小儿大肠息肉的特点被引量:3
《内镜》1994年第5期290-292,共3页洪流 于皆平 沈志祥 罗和生 
小儿大肠息肉的特点洪流,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我院自1980年1月至1992年1月经结肠镜及电子大肠镜为14岁以下356例患儿进行检查,并成功地切除息肉148例。为了加深对小儿大肠息肉发病特点的认识,探讨小儿大肠息肉...
关键词:肠疾病 息肉 特点 儿童 
内镜下局部喷洒凝血酶治疗活动性胃肠道出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6
《实用内科杂志》1993年第1期31-32,共2页丁一娟 沈志祥 于皆平 杨国成 徐彦 
我院在动物及试管实验的基础上,自1990年10月至1991年7月对18例经常规治疗难以控制的活动性胃肠道大出血患者行内镜下局部喷洒凝血酶止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胃肠道出血 内窥镜检 凝血酶 
扫描电镜对实验性大肠癌发生的动态研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3年第4期4-5,共2页吴清明 于皆平 沈志祥 罗和生 
人类大肠癌一般需经过5~10年才能形成,在出现肉眼病变之前,早已发生了超微结构变化,显然研究癌变过程中结肠粘膜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有可能找出对大肠癌有早期诊断价值的形态学特征。然而人体大肠癌的发生难以预料,不可能直接从人体获...
关键词:扫描电镜 实验性 大肠肿瘤 
经纤维结肠镜高频电凝摘除小儿大肠息肉——附151例报告被引量:2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3年第2期68-69,共2页沈志祥 洪流 于皆平 廖红玉 
经结肠镜对151例小儿大肠息肉进行了高频电凝摘除术,结果显示,高频电凝摘除小儿大肠息肉明显优于丝线结扎,手术摘除等传统治疗方法。尽早地摘除小儿大肠息肉是预防大肠癌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肠肿瘤 大肠 息肉 切除术 结肠镜 
超声测量肝脏大小与肝血流量的评价被引量:2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3年第1期13-15,共3页于皆平 朱天刚 沈志祥 
肝脏大小及肝血流量常受肝脏疾病的影响,测量肝脏大小与肝血流量及其相互关系,对肝病诊断,了解病变的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本文采用超声切面显像测量肝脏大小。并结合脉冲多普勒检查肝血流量,对53例正常男性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旨在了解...
关键词:超声波诊断 肝脏 血流量 
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病因分类被引量:1
《中级医刊》1992年第6期9-17,共9页沈志祥 
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病因繁多,临床上有多种病因分类法,本文根据发病机理分类如下: 一、小肠粘膜病变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小肠进行,故小肠粘膜病变是造成吸收不良的重要原因。 1.小肠粘膜细胞有某种先天性缺陷与异常 (1)热带口炎性腹...
关键词:吸收不良 综合征 
大肠正常粘膜、腺瘤和癌的凝集素受体表达及其价值
《肿瘤防治研究》1992年第2期75-77,共3页邓涛 韩兵 罗和生 于皆平 沈志祥 
本文应用DBA和PNA凝集素对大肠正常粘膜、腺瘤及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正常粘膜100%DBA呈强阳性反应,30%PNA呈弱阳性反应。大肠癌32.4%DBA呈弱阳性反应,76.5%PNA呈较强阳性反应。腺瘤凝集素受体表达介于前两者之间,并随腺瘤...
关键词:凝集素 大肠肿瘤 免疫组化 
大肠良、恶性病变的癌胚抗原表达及其价值
《湖北医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312-315,共4页邓涛 罗和生 于皆平 沈志祥 韩兵 
应用 CEA 单克隆抗体,借助 BA 及 IGSS 染色技术,对20例大肠正常粘膜、87例息肉及34例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大肠正常粘膜 CEA 为阴性,少数为弱阳性,其 CEA的分布呈极向性.多数大肠癌组织 CEA 呈较强阳性,CEA 的分布失...
关键词:息肉 大肠肿瘤 癌胚抗原 单克隆抗线 BA染色 IGSS染色 
检测腹水与血铁蛋白、癌胚抗原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被引量:5
《临床内科杂志》1991年第2期23-24,共2页耿长新 于皆平 沈志祥 夏冰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104例腹水及部分病例血铁蛋白(Ft)、癌胚抗原(CEt)。结果表明血与腹水的Ft诊断恶性疾病敏感性为70.6%和40%(P<0.05);而CEt为60.5%和53.3%(P>0.05);联合检测腹水Ft、CEt诊断恶性腹水敏感性达到87.6%。特异性均为1...
关键词:腹水 铁蛋白 癌胚抗原 诊断 血清 
鸟氨酸脱羧酶—新的大肠肿瘤标记物
《实用肿瘤学杂志》1990年第3期73-75,共3页吴清明 于皆平 沈志祥 
鸟氨酸脱羧酶(Ornithinl decarboxy ase ODC)在体内催化鸟氨酸脱羧生成腐胺, 腐胺可转化成精胺、精膜。腐胺、精胺、精膜合称为多胺,它们是细胞内调节物质代谢的重要物质,对DNA复制、转录和翻译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关键词:鸟氨酸脱羧酶 大肠肿瘤 标记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