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岩

作品数:6被引量:3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赤松松材线虫病马尾松不定根组培苗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部林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赤松组培苗瓶内抗病性研究方法的建立
《西部林业科学》2019年第1期125-129,共5页张红岩 徐超 吴小芹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204501);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11-4-69);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为了缩短优良赤松的品种选育时间,对赤松组培苗瓶内抗病性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0.2%硫酸链霉素连续表面消毒松材线虫2次,茎尖注射接种400条/株线虫至半木质化赤松无菌苗,培养基表面添加0.1%多菌灵10mL,接种后进行DCR固体培养是...
关键词:赤松组培苗 松材线虫病 无菌苗 DCR固体培养 
抗松材线虫病赤松组培再生植株田间生长表现被引量:1
《林业科技开发》2011年第2期28-30,共3页秦莉 吴小芹 朱丽华 叶建仁 张红岩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06BAD08A19122)
为了评价从日本引进的抗松材线虫病赤松通过无性快繁获得的再生植株在我国的生长状况,本研究对田间试种的抗病赤松6个家系12个无性系共688株再生植株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抗病赤松0.5年生再生植株试种成活率明显低于2.5年2、年1、.5...
关键词:赤松 松材线虫病 再生植株 田间生长 
马尾松根部蛋白双向电泳分离体系的构建被引量:8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1期15-18,共4页徐超 吴小芹 林司曦 张红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147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8A1002)
为了在蛋白质水平探讨外生菌根提高马尾松抗旱能力的机制,笔者通过对菌根化和非菌根化马尾松植株根部蛋白提取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染色条件进行研究,建立了一套较为适合马尾松根部蛋白双向电泳分离的试验体系。结果表明:在每IPG胶条300...
关键词:菌根 根部蛋白 双向电泳 马尾松 
抗病赤松组培丛生芽低温保存条件研究被引量:2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5期7-11,共5页张红岩 吴小芹 朱丽华 谈家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8A19122);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03-4-38)
从抗病赤松丛生芽的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以及山梨醇浓度、NAA和6-BA组合等方面探讨了离体条件下赤松组培丛生芽的低温保存条件。结果表明:保存温度为17℃时,丛生芽存活率达到96.7%;培养基中单独添加0.1mg/L的山梨醇或0.1mg/L多效唑均可...
关键词:赤松 组织培养 丛生芽 低温保存 松材线虫病 
赤松离体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6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2期11-14,共4页朱丽华 吴小芹 戴培培 张红岩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8A19122)
以无菌条件下萌发21~28d的赤松(Pinus densiflora)幼苗子叶-胚轴材料为起始外植体建立了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在添加4mg/L6-BA和0.05mg/L NAA的GD培养基上培养5周可诱导丛生芽形成,无6-BA但添加0.1mg/L NAA的DCR培养基促进了芽的进...
关键词:赤松 丛生芽诱导 丛生芽增殖 不定根 植株再生 
D-精氨酸对菌根化马尾松植株内源多胺和抗旱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0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4期19-23,共5页徐超 吴小芹 张红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571471);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8A1002)
为研究内源多胺对菌根化马尾松植株抗旱能力的影响,以分别接种4种外生菌根真菌及其混合菌的5种菌根化马尾松小苗为材料,通过添加ADC竞争性抑制剂D-精氨酸(D-Arg)进行室内模拟自然干旱胁迫处理,分析了各处理植株的萎蔫度、针叶中腐胺(Put...
关键词:D-精氨酸 外生菌根 内源多胺 马尾松 抗旱能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