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敏

作品数:13被引量:9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冷泉海底孔隙水天然气水合物流体活动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天然气地球科学》《海洋地质前沿》《地球科学进展》《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海洋沉积物溶解氧消耗研究进展被引量:3
《地球科学进展》2023年第3期236-255,共20页郑旻 罗敏 潘彬彬 陈多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马里亚纳海沟和新不列颠海沟深渊海底沉积物孔隙水溶解有机质特征及来源”(编号:42176069);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深渊海底沉积物溶解有机质荧光光谱特征研究”(编号:21QA1403700)资助
海底沉积物—水界面的耗氧通量是海底沉积物有机质矿化速率的重要表征参数,因此,开展沉积物耗氧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整个海洋的碳循环过程。目前,海洋沉积物耗氧测量的主流方法包括溶解氧浓度微剖面法、底栖培养箱法以及涡度协方差技...
关键词:溶解氧 氧通量 碳循环 早期成岩作用 生物地球化学 
马里亚纳海沟沉积物物源示踪和沉积环境分析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2年第4期84-95,I0001-I0005,共17页宋子君 孟凡祎 李维鼎 陈琳莹 罗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西兰Hikurangi俯冲带孔隙流体来源和水岩作用示踪研究:对流体活动和慢滑移事件的指示”(42076057),“马里亚纳海沟和新不列颠海沟深渊海底沉积物孔隙水溶解有机质特征及来源”(42176069);上海市2021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明星项目“深渊海底沉积物溶解有机质荧光光谱特征研究”(21QA1403700)。
深渊海沟(水深>6 000 m)作为地球表层的最深处,具有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沉积过程,被认为是沉积物最终的汇。通过对采集于马里亚纳海沟南端水深为5 800~10 954 m的4个站位沉积物开展沉积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揭示不同水深沉积物组成的差异,判...
关键词:锶钕同位素 黏土矿物 硅藻席 物源 沉积环境 马里亚纳海沟 
新西兰Hikurangi俯冲带沉积物成岩作用示踪研究:来自孔隙流体Sr同位素证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1年第6期115-123,共9页孔丽茹 罗敏 陈多福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冷泉系统元素迁移转换过程及影响因素”(2018YFC0310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西兰Hikurangi俯冲带孔隙流体来源和水岩作用示踪研究:对流体活动和慢滑移事件的指示”(42076057)。
俯冲带是地球上地质活动最活跃的地带之一,对地球表面和内部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俯冲带慢滑移事件作为一种重要的断层滑动方式在近十几年才逐渐被地球物理学家所认识。浅源慢滑移可以使浅部断层发生破裂至海底,引发大规模海啸。了解孔...
关键词:俯冲带 成岩作用 孔隙流体 SR同位素 慢滑移 
南海神狐海域水合物发育区浅表层沉积物甲烷周转定量模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0年第3期99-108,共10页胡廷苍 张艳平 胡钰 罗敏 陈多福 
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冷泉重点项目“中国海域冷泉系统演变过程及其机制”(2018YFC0310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海北部冷泉和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区海底浅表层沉积物碳循环数值模拟”(41730528);“冲绳海槽海底冷泉-热液系统相互作用及资源效应”(91858208)。
在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区海底沉积物中甲烷厌氧氧化作用(AOM)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量计算表层沉积物中甲烷迁移转化通量,可以更准确评估甲烷来源碳对沉积物碳库和海洋深部碳库影响。本文利用反应―运移模型对采集于南海神狐水合...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区 甲烷周转 反应―运移模型 DIC源汇 碳循环 南海 
冲绳海槽海底冷泉-热液系统相互作用被引量:14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年第5期23-35,共13页吴能友 孙治雷 卢建国 蔡峰 曹红 耿威 罗敏 张喜林 李清 尚鲁宁 王利波 张现荣 徐翠玲 翟滨 李鑫 龚建明 胡钰 林根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重点项目(91858208);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计划(ts201712079);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调查专项项目(DD20190819)
热液和冷泉活动是现代深海环境中两个重要的极端系统,它们均是岩石圈与外部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转移和交换的重要途径,它们之间既有显著差异,但也存在很多相似点。一系列调查研究表明,在某些特殊构造单元,热液和冷泉活动可能并不是...
关键词:热液 冷泉 相互作用 物质能量循环 冲绳海槽 
西太平洋新不列颠海沟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被引量:5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年第3期12-27,共16页林刚 陈琳莹 罗敏 陈多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近陆深渊区海底沉积有机质源汇研究——以新不列颠海沟为例”(41703077);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马里亚纳海沟和新不列颠海沟有机质来源、降解和堆积对比研究”(QNLM2016ORP0208);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板块俯冲、构造活动与海斗深渊的地质特征-课题1深渊蛇纹岩化和海底流体活动研究”(XDB06030102)
海沟通常拥有全球最深的区域--深渊,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等差异,海沟沉积物可能有不同的物质来源。因此,为进一步了解海沟深渊区的物质组成与来源,选取近陆的新不列颠海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关键词: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物源示踪 新不列颠海沟 
南海西沙西南海底麻坑区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孔隙水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5
《地球化学》2017年第6期557-566,共10页陈琳莹 罗敏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外协项目(GZH201100305-06-07);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KC201704)
南海西沙西南海底广泛发育规模巨大的海底麻坑,麻坑内GC14柱样5.7 m到6.7 m深度孔隙水中Cl^-浓度降低,同时伴随δ^(18)O值升高,显示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发育。同时,孔隙水中的Cl^-,Na^+和K^+浓度主要沿着海水稀释线分布,排除了黏土矿物脱...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 孔隙水 氯离子 Δ18O 西沙西南 
南海东沙海域浅表层柱状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对冷泉流体活动的指示被引量:3
《地球化学》2017年第4期333-344,共12页梁华催 梁前勇 胡钰 罗敏 曹运诚 张文进 陈多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06048);中国地质调查局水合物专项(GZH201100311,GZH201100305-06-07,DD20160217)
海底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能够快速响应有机质硫酸盐还原作用(OSR)和甲烷缺氧氧化作用(AOM)引起的变化,并记录冷泉渗漏活动的特征。本文对采集自南海东沙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区的重力柱状沉积物孔隙水样品(D17-2015)进行了阴阳离子...
关键词:甲烷缺氧氧化(AOM) 孔隙水 数值模拟 冷泉流体 
海底蛇纹岩化伴生的碳酸盐岩研究进展被引量:4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6年第4期789-799,共11页冯俊熙 罗敏 胡钰 陈多福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06030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3029)
现代海洋环境中超基性岩广泛发生蛇纹岩化,导致富氢气(H2)和无机成因甲烷(CH4)的流体渗漏活动和化能自养生物群的发育,该过程常伴有自生碳酸盐岩和水镁石沉积的形成。本文综述了现代不同海洋环境(洋中脊、弧前泥火山与海沟等)与海底蛇...
关键词:蛇纹岩化 自生碳酸盐岩 CH4 微生物作用 
南海西部海底巨型麻坑活动性示踪研究被引量:4
《地球化学》2014年第6期628-639,共12页关永贤 罗敏 陈琳莹 王淑红 颜文 王宏斌 陈多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228206);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135”前沿项目(Y234021001)
南海西部陆坡海域海底广泛发育麻坑,其规模和数量在世界范围内均属罕见,但关于它们目前的活动特征尚不清楚。通过对西沙隆起西南部麻坑区采集的两根沉积柱样孔隙水SO^2–4、K^+、Mg^2+、Ca^2+、Sr^2+以及溶解有机碳(DIC)含量随深...
关键词:孔隙水 地球化学 海底麻坑 西沙隆起 南海北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