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成岩作用

作品数:63被引量:484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刘丛强宋金明邬黛黛吕晓霞吴丰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早期成岩条件下有孔虫壳体矿物稳定性:模拟实验的启示
《高校地质学报》2024年第4期431-441,共11页阚立波 周跃飞 李晓松 王家宇 徐亮 谢巧勤 陈天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2043)资助。
为了模拟早期成岩条件下钙质壳有孔虫壳体中碳酸盐矿物的稳定性及分解转化,文章对浙江台州大港湾滩涂沉积物中的优美小九字虫(Nonionella decora,CF1)、奥茅卷转虫(Ammonia aomoriensis,CF2)和暖水卷转虫(Ammonia tepida,CF3)壳体在硫...
关键词:有孔虫 壳体 早期成岩作用 方解石 分解 
海洋沉积物溶解氧消耗研究进展被引量:3
《地球科学进展》2023年第3期236-255,共20页郑旻 罗敏 潘彬彬 陈多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马里亚纳海沟和新不列颠海沟深渊海底沉积物孔隙水溶解有机质特征及来源”(编号:42176069);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深渊海底沉积物溶解有机质荧光光谱特征研究”(编号:21QA1403700)资助
海底沉积物—水界面的耗氧通量是海底沉积物有机质矿化速率的重要表征参数,因此,开展沉积物耗氧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整个海洋的碳循环过程。目前,海洋沉积物耗氧测量的主流方法包括溶解氧浓度微剖面法、底栖培养箱法以及涡度协方差技...
关键词:溶解氧 氧通量 碳循环 早期成岩作用 生物地球化学 
海洋沉积物早期成岩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沉积学报》2022年第5期1172-1187,共16页董宏坤 万世明 刘喜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6052);中国科学院(B类)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XDB40010100);泰山学者和鳌山人才计划(2017ASTCP-ES01)。
海洋沉积物的早期成岩作用是其沉积和埋藏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物、物理和化学变化,其驱动力为有机质的降解,根据反应自由能大小,参与反应的氧化剂顺序为:O_(2)>NO_(3)^(-)>Mn^(4+)>Fe^(3+)>SO_(4)^(2-)。随着埋深增加,形成一系列氧化...
关键词:海洋沉积 早期成岩 有机质降解 自生矿物 同位素分馏 氧化还原重建 
渝东北巫溪地区奥陶纪-志留纪转换期白云质条带形成机理及地质意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22年第3期599-611,共13页冯明友 尚俊鑫 刘田 刘小洪 王兴志 朱逸青 王珏博 
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7ZX05001001-002);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6ZB0089)。
为厘清渝东北巫溪地区O/S界线附近白云质条带的形成环境及条件,对其开展了岩石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条带多呈薄层状与泥页岩互层产出,以(含)铁白云石为典型特征。铁白云石晶体多为粉-细晶,具球状、似“雾心亮边”...
关键词:O/S转换期 铁白云石 火山作用 细菌介导 早期成岩作用 
秘鲁大陆边缘水柱和沉积物中的铬同位素循环
《海洋地质》2020年第4期24-44,共21页Bruggmann S. Scholz F. Klaebe R.M. 李波(翻译) 李顺(校对) 任江波(校对) 
铬(Cr)同位素分馏对氧化还原变化很敏感,沉积岩的铬同位素组成(83Cr)在过去被用来重建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和大气氧化作用。然而,关于铬同位素在现代海洋氧化还原边界的行为知之甚少。本文调查了跨越秘鲁最小含氧带(OMZ)的海水和沉积物中C...
关键词:古氧化还原作用 缺氧海洋沉积物:Cr同位素 最小含氧带 早期成岩作用 
磷酸钙对赤道中太平洋富硅质软泥深海沉积物REY模式的控制
《海洋地质》2020年第3期21-38,共18页Paul S.A.L. Volz J.B. Bau M. 李波(翻译) 李顺(校对) 任江波(校对) 
稀土元素和记(REY)经常被用作(古)环境条件、元素来源和迁移途径的重建指标。许多地质系统较好地描述了REY行为,但是深海沉积物及其在早期成岩作用中对沉积物产生影响的多种过程,使得关于页岩标准化稀土模式(REYsx)的起源和发展问题没...
关键词:稀土元素和钇 磷酸钙 早期成岩作用 耦合置换 克拉里昂-克里帕顿区(CCZ) 
陆地热泉钙华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2
《沉积学报》2019年第6期1162-1180,共19页文华国 罗连超 罗晓彤 游雅贤 杜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097,41972116,41472088)~~
陆地热泉钙华是沉淀于富Ca2+和HCO-3热泉(普遍T≥30℃)的陆地碳酸盐沉积物/岩。热泉钙华独特的形成环境、岩石矿物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流体性质对古环境、古气候、早期生命起源、新构造运动、陆相热水沉积学、地热资源等方面研究具...
关键词:热泉钙华 沉积特征 岩石矿物学 地球化学 微生物 早期成岩作用 
西北太平洋采薇海山表层沉积的岩石磁学特征及其对深海环境过程的指示被引量:3
《地球物理学报》2019年第8期3067-3077,共11页林震 易亮 王海峰 邓希光 杨继超 付腾飞 于洪军 谢强 邓成龙 
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十三五”(DY135-E2-1-01,DY135-C1-1-07);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蛟龙号7000m级海试区地形特征与沉积物古海洋环境研究》(XDB06020206,XDB06020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90112)联合资助
采薇海山位于西北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区,是由中国发现、命名并负责资源勘探的重点调查区之一.本文利用大洋27航次在采薇海山北坡MABC-05站获得的箱式沉积物样品,开展了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以颗粒较细的、...
关键词:西北太平洋 采薇海山 岩石磁学 早期成岩作用 深海环境过程 
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中P-S-Fe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划分硫酸盐-甲烷转换带的指示意义被引量:3
《地学前缘》2018年第3期285-293,共9页张劼 雷怀彦 杨鸣 陈勇 孔媛 卢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6046;4177307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子课题(2009CB21951)
对南海北部陆坡台西南海域973-4岩心沉积物中自生磷灰石磷(P_(CAF))和铁氧化物结合态磷(P_(Fe))及4种活性Fe组分进行了分步提取测定。结果显示:沉积物自生磷灰石磷(P_(CFA))含量为0.34%~3.24%,是该站沉积物P的主要成分,其含量自海底向...
关键词:硫酸盐-甲烷转换带 甲烷水合物 铁组分 磷形态 早期成岩作用 
海洋沉积物中早期成岩作用地球化学研究进展被引量:8
《海洋地质前沿》2015年第12期17-26,共10页吴雪停 刘丽华 吴能友 程家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376076);广东省基金自由申请项目(2015A030313718);中国科学院对外合作重点项目(GJHZ1404)
海洋沉积物中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以有机质降解为基础。按照反应自由能大小,有机质依次被O2、NO-3、Mn4+、Fe3+、SO2-4氧化,在产甲烷菌作用下发生产甲烷作用,形成大量生物成因甲烷,这是海洋沉积物中甲烷主要来源之一。甲烷气体在向上运移...
关键词:早期成岩作用 产甲烷作用 硫酸盐还原作用 甲烷厌氧氧化作用 自生矿物 同位 素分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