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静

作品数:6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沉积物捕获器古环境颗石藻通量南海北部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海洋学研究》《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海洋学报》《第四纪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南海沉降颗粒物U37K'指标的影响因素初探被引量:5
《第四纪研究》2015年第6期1354-1365,共12页张静静 李宏亮 陈建芳 M.G.Wiesne 金海燕 冉莉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批准号:91128212)和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批准号:JT1010)共同资助
根据南海不同海区的时间序列沉降颗粒物的U37K'指标及基于该指标估算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简称SST),试图探讨现代过程对地球化学古环境参数的改造.结果表明,通过沉降颗粒物中U37K'估算的SST与卫星测算的SST在大多数...
关键词:古环境替代指标 U37K'温度 沉积物捕获器 南海 
南海西北部沉积物捕获器中颗石藻通量和属种组成变化记录被引量:1
《海洋学报》2015年第12期11-18,共8页冉莉华 Luc Beaufort 李宏亮 陈建芳 Martin Wiesner 杨志 张静静 孙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128212;41006034);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JT1401;ST1010;JG1220);"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GASI-03-01-03-0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NCET-12-1065)
本文利用沉积物捕获器回收的连续时间序列沉降颗粒物样品,研究了南海西北部海南岸外陆坡外缘海域颗石藻的通量和属种组成变化及其环境意义。研究发现,东亚夏季风引起的海南岸外上升流以及冬季风导致的混合层深度增加都会刺激该区域颗石...
关键词:颗石藻 海南岸外上升流 沉积物捕获器 Florisphaera profunda 
溶解作用对南海北部沉积物捕获器碳、氮通量估算的影响
《海洋学报》2015年第12期19-26,共8页孙麟 李宏亮 Jennerjahn Tim 冉莉华 金海燕 张静静 Wiesner Martin 陈建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911282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JT1010)
由于化学溶出、物理溶解以及胞外酶等作用,沉积物捕获器中颗粒物在锚系布放期间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溶解,从而引起沉积物捕获器中碳、氮颗粒物通量的低估。本文对于1987—1988年南海北部中深层沉积物捕获器中碳、氮颗粒物的溶解作用进行了...
关键词:南海 沉积物捕获器 溶解作用 通量 
南海生源物质通量与生物泵组成的初步解析被引量:2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5年第5期911-919,884,共9页陈建芳 Wiesner M.G. 李宏亮 冉莉华 张静静 孙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128212)
海洋"生物泵"是海洋去除大气CO2的一种机制。"生物泵"的强度可以用真光层以下水柱生源颗粒物质的输出通量来表示,常用的方法有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和沉积物捕获器法。前者获得的是海洋某一时段、某一站位的颗粒物质通量;而后者除了获取...
关键词:南海 生物地球化学通量 生物泵结构 
南海沉积记录中U37k指数与颗石藻生长季节对应性的探讨被引量:3
《海洋学研究》2015年第1期25-32,共8页张静静 陈建芳 李宏亮 金海燕 王斌 刘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撑项目资助(911282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资助(JT1010;JT1401;JG1220)
根据表层沉积物长链不饱和烯酮的不饱和度(Uk37指数)以及现代海洋0~30 m层平均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探讨在低温和高温海区利用Uk37指数重建上层古温度的合理性。同时,结合文献报道的南海上层水体中颗石藻(E.huxleyi,...
关键词:古环境替代指标 Uk37指数 表层沉积物 南海 
赤道太平洋上层水体颗粒态生物硅分布及与营养盐的关系
《海洋学研究》2014年第3期65-71,共7页朱庆梅 庄燕培 李宏亮 徐燕青 刘希真 张静静 王奎 金海燕 
国际海底区域研究开发"十二五"项目资助(DY125-13-E-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撑项目资助(91128212)
依托中国“大洋一号”第20和第21调查航次,分析测定了东、西赤道太平洋4个站位的颗粒态生物硅浓度及其粒级结构.结果显示赤道太平洋采样站各层位颗粒态生物硅(PBSi)总浓度分布范围为5~65 nmol/dm3,东赤道太平洋的调查站位颗粒态生物...
关键词:赤道太平洋 颗粒态生物硅 营养盐 硅质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