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维维

作品数:10被引量:2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榆林窟佛教曼荼罗图像佛母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文艺研究》《新美术》《艺术设计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转轮王的七宝——论七政宝图像的多元功能及角色构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0期118-134,共17页贾维维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5ZDB120);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课题。
七政宝是转轮王的七种随身宝物,从最早的小乘佛教经典到代表金刚乘最高密法的无上瑜伽密续,七政宝的身影贯穿始终,其原动力正是佛教哲学思想、佛典结构、神灵体系的扩充和演进。佛教经典中与七政宝相关的文本可大致分为六个体系:阿含经...
关键词:七政宝 转轮王 佛顶轮王 八辐轮曼荼罗 佛教 图像 
东千佛洞西夏壁画图像新释被引量:2
《艺术设计研究》2023年第2期22-27,共6页贾维维 
瓜州地区榆林窟、东千佛洞保留的西夏洞窟及其壁画艺术不论是形式上的完整性、艺术性还是图像背后蕴含的信仰内涵与多民族跨区域佛教文化交流关系,均远胜莫高窟绝大多数西夏石窟。因东千佛洞石窟壁画风化现象极其严重,为图像辨识与研究...
关键词:东千佛洞 西夏 佛教图像志 真实名文殊 
供仪中的须弥世界——七政宝图像承载的佛教宇宙观与仪式性
《文艺研究》2023年第4期118-136,F0003,共20页贾维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物遗存、图像、文本与西藏艺术史构建”(批准号:15ZDB120)成果。
七政宝是多个文化体系共同崇拜、最具辨识度的图像题材之一,它最初只是转轮王附属配备,后在佛教思想、经典、实践的衍变过程中承载愈加复杂的内涵。七政宝借转轮王的宇宙之主形象而呈现佛教宇宙观念属性,成为曼荼罗和曼扎两类宇宙缩微...
关键词:藏传佛教 转轮王 大手印 曼荼罗 佛教思想 衍变过程 仪式性 戒律 
东千佛洞第四窟中心柱图像新辨
《新美术》2022年第5期153-169,共17页贾维维 魏文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1—13世纪多民族佛教文化视域下的河西地区西夏石窟研究”(编号:17ZCJ02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西夏石窟研究”(编号:16ZDA116);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仪式实践与政权结构下的故宫藏传佛教法器类文物研究”成果。
东千佛洞第四窟位于窟群西崖最上层,是该窟群现存五个西夏洞窟之一,是学界研究西夏佛教艺术最重要的视觉材料之一。因地处活跃地震带,东千佛洞窟室发生多次坍塌事故,第四窟前室近一半窟顶业已损毁,相当于整个窟室完全暴露在外,缺少防护...
关键词:东千佛洞 西夏佛教 雨水侵蚀 风力作用 中心柱 坍塌事故 保存状况 石窟 
再现与重塑:中印艺术与建筑研究的反思——“第一届全球艺术史海外研修项目总结暨中印艺术与建筑研讨会”综述
《文艺研究》2021年第10期161-164,共4页贾维维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哲学与艺术史研究中心、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三乐游学教育基金联合发起的"全球艺术史"海外研修项目,旨在为国内的年轻学者搭建一个交流合作平台,通过实地考察、专业研修、学术研讨等多种方式,提升国内优秀青年学者...
关键词:合作平台 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史研究 艺术哲学 整体水平 学术研讨 海外研修 基金会 
甘肃瓜州东千佛洞第7窟西夏壁画的净土主题研究被引量:5
《美术研究》2021年第2期54-60,共7页贾维维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1-13世纪多民族佛教文化视域下的河西地区西夏石窟研究”[项目号17ZCJ022];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西夏石窟研究”[项目号16ZDA116];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物遗存、图像、文本与西藏艺术史构建”[项目号15ZDB120]的阶段性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在东千佛洞现存9个已编号洞窟中,第2、4、5、6、7窟目前被学界公认为西夏时期营造的代表性洞窟,是研究西夏历史、佛教、艺术等多个学术领域的重要资料,其中第7窟研究力度相对薄弱。本文通过分析东千佛洞第7窟的窟室结构、壁画题材内容...
关键词:东千佛洞第七窟 西夏 壁画 净土 密宗 来迎图 
西夏石窟造像体系与巴哩《成就百法》关系研究被引量:3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9年第10期20-36,109,共18页贾维维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1-13世纪多民族佛教文化视域下的河西地区西夏石窟研究”(项目编号:17ZCJ022);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西夏石窟研究”(项目编号:16ZDA116);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物遗存、图像、文本与西藏艺术史构建”(项目编号:15ZDB120)的阶段性成果
西夏石窟造像显密兼容,其中密教造像的风格和题材受到10世纪末11世纪初梵文贝叶经插图和新译密教成就法的极大影响。通过对西夏壁画内容的深入分析,作者发现榆林窟、东千佛洞、五个庙等石窟壁画及黑水城出土唐卡中出现的诸多题材均与11...
关键词:西夏石窟 巴哩 《成就百法》 拶弥桑杰扎巴 
宋夏河西地区“八塔变”图像的来源与流布被引量:8
《文艺研究》2019年第8期127-139,共13页贾维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13世纪多民族佛教文化视域下的河西地区西夏石窟研究”(批准号:17ZCJ02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物遗存、图像、文本与西藏艺术史构建”(批准号:15ZDB120)成果
“八塔变”图像将佛陀生平或神变事迹崇拜、圣地崇拜与佛塔崇拜融为一体,并以易于视觉艺术传达的方式来表现。它浓缩体现了信徒对佛陀神奇一生的崇奉、对释尊生身舍利的狂热、对佛祖亲历八大圣地的向往。该题材是河西地区宋、西夏时期...
关键词:图像资料 河西地区 流布  西夏时期 艺术传达 崇拜 佛陀 
榆林窟第3窟不空羂索五尊组像研究被引量:3
《中国藏学》2016年第2期111-119,共9页贾维维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物遗存;图像;文本与西藏艺术史构建"(项目号:15ZDB12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通过梳理汉藏文文献中的相关仪轨,对甘肃瓜州榆林窟第3窟北壁金刚界曼荼罗上方的不空羂索五尊像组合进行辨识、研究,并结合尼泊尔、西藏的同题材造像来分析西夏不空羂索五尊组像的构成内容与特征。西夏时期的不空羂索五尊组像是迄...
关键词:榆林窟第3窟 不空羂索五尊组像 巴哩 成就法 
榆林窟第3窟五护佛母图像研究被引量:9
《敦煌研究》2015年第4期14-24,共11页贾维维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7至13世纪汉藏与多民族文明关系史"(14ZDA11)
本文通过梳理《成就法鬘》、《究竟瑜伽鬘》这两部12世纪左右成书的梵文成就法集及其在藏文大藏经中对应的相关仪轨文本,分析了榆林窟第3窟南壁西侧恶趣清净曼荼罗上方的五护佛母,并结合尼泊尔、西藏和西夏的同题材造像分析了榆林第3窟...
关键词:五护佛母 成就法 西夏 巴哩译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