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

作品数:5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传统儒家德性奥古斯丁《忏悔录》进路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宜宾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论奥古斯丁《忏悔录》的“爱”之诠释、进路及其意义被引量: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52-55,共4页文雅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1BSH002)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对于"爱"之内涵作了一种全新的诠释,这种诠释对于告别古典世界的生活方式具有典型和中心的意义。"爱"不再是被"知"所笼罩的某种动力,它重新组织了人性结构,比"知"更为可靠和永恒,能成为真正的生活所在。通过对《...
关键词:奥古斯丁 忏悔录 情欲  理性 
“东洋卢梭”之于中国——《民约译解》的东洋命题和中国精神
《宜宾学院学报》2012年第8期32-37,共6页文雅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国传统礼仪形态与当代社会生活规范研究"(11BSH002);北京大学"2011年度卡乐B日本研究基金"
《民约译解》以中国传统儒家精神和阳明学作为解释的方式,以卢梭的平等自由和民权观作为要核,温和地回应了幕末明治维新时期的东洋命题,即当时的日本应选择何种道路。这部作品对甲午海战之后的中国学人和知识界具有启发性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自由 平等 民权 儒家 日本阳明学 
“尽性”之“己”、“人”与“物”:再思“人与自然”
《宜宾学院学报》2012年第7期8-11,共4页文雅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生态和谐社会伦理范式阐释研究"(11CZX061)
当下环境伦理问题中最为关键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作为伦理规范而言,此二元关系无法真正解决深层次的价值塑造。传统儒家思想中"尽性"之"己"、"人"、"物"三维关系的说明,则能为环境伦理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思路。
关键词:“尽性” “己” “人” “物” 人类中心论 非人类中心论 
传统儒家“德性”概念试解被引量:2
《宜宾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29-33,共5页文雅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国传统礼仪形态与当代社会生活规范研究"(11BSH002)
无论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还是在当下语境下,"德性"概念在伦理学中都居于核心的地位。"德性"在"德"与"性"各自含义流变及其逐步结合的过程中,确定了它在儒家思想中的中心地位。"德性"的根本性质在于其内在性,它通过"性"来收束,是当代"...
关键词:  德性  
斯坎伦和帕菲特论人的道德行为如何可能——基于理性、理由及个人的阐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26-30,共5页文雅 
从西方传统的理性概念出发,分析"理性"及其衍生的理由、合理性等相关概念,通过聚焦当代道德哲学以理性和理由建构证成原则的两大代表——斯坎伦和帕菲特——在这几个概念阐释上的同异,特别是他们在"不合理性"上的分歧,指出在多元的世界...
关键词:理性 理由 合理性 不合理性 不偏不倚的理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