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坤

作品数:7被引量:6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根系磷肥土壤氮素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土壤学报》《山东农业科学》《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作物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不同耕作方式、秸秆还田配施肥料条件下夏玉米磷素高效利用研究被引量:6
《山东农业科学》2023年第9期94-100,共7页李露露 张宁 张业承 毕建杰 刘鹏 韩坤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R2020MC09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耕作方式、秸秆还田配施不同类型肥料对土壤磷有效性和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解决磷在玉米生产中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再裂区设计,主区为秸秆处理(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裂区为耕作处理,包括免耕(NT)...
关键词:夏玉米 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有机肥 磷肥 有效磷 磷肥利用效率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周年氨挥发损失的差异被引量:7
《中国农业科学》2022年第23期4600-4613,共14页伊英杰 韩坤 赵斌 刘国利 林佃旭 陈国强 任昊 张吉旺 任佰朝 刘鹏 
山东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SDAIT02-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1713)。
【目的】基于定位试验平台,比较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周年土壤氮素氨挥发损失的差异,为降低氨挥发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2021年,依托山东农业大学黄淮海玉米技术创新中心定位试验平台,以冬...
关键词:有机肥 无机氮肥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 周年 氨挥发 
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创新被引量:5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年第19期97-99,共3页毕建杰 何在菊 韩坤 郭启芳 胥倩 
山东农业大学十三五第一批教改立项项目“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编号:X2017047);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2019年度立项课题《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实验教学改革理论研究与实践》(编号:RK19-17)。
分析了当前农业高校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科教学大纲的修订,探讨了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创新。课堂理论教学与田间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优化实验教学的内容,在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上有所区别;...
关键词: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 田间实验环节 高新技术 实践能力 
基于磷肥施用深度的夏玉米根层调控提高土壤氮素吸收利用被引量:22
《作物学报》2020年第2期238-248,共11页陈晓影 刘鹏 程乙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任佰朝 韩坤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106,2018YFD03006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71713,31371576);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SDAIT-02-08)资助~~
良好的根系构型能够促进作物高效获取土壤养分。基于磷肥施用深度的根层调控技术可以优化夏玉米根系的时空分布并促进其与土壤水分、养分供应的空间匹配性,为通过玉米根系挖潜实现节肥增效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本试验以不施磷肥处理为对...
关键词:夏玉米 施磷深度 根系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农业生态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山东农业教育》2018年第4期7-8,13,共3页宁堂原 仵允锋 韩惠芳 韩坤 李耕 李增嘉 
农业生态学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其教学模式创新对农业高校学生适应新时代的培养要求至关重要。本文对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课程发展的历史进行回顾,分析其教学方式改革历程和各阶段的特点,系统地总结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中的...
关键词:农业生态学 慕课 传统教学 混合式教学 
种植方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农田小气候的影响被引量:16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年第1期14-21,共8页王兴亚 周勋波 钟雯雯 陈雨海 韩坤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3AA102903)
分析了不同种植方式和施氮量对农田小生境的影响,研究提高小麦产量的优化组合。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两种种植方式:30 cm等行距平作(U)、20 cm+40 cm沟播(F);三种氮素处理:生育期不施氮(N0)、生育期总施氮量为112.5 kg·hm-2(N1)、生...
关键词:土壤温度 空气温度 相对湿度 土壤蒸发强度 冬小麦 产量 
氮硫互作对冬小麦旗叶衰老、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2
《土壤学报》2016年第6期1476-1488,共13页王丽 王东 周杰 韩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1660);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201503130);山东省2014年度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2014-2016)资助~~
试验采用裂裂区设计,小麦品种(烟农19和汶农6号)为主区,施氮(N)量为裂区,设0(N0)、120(N120)、240(N240)kg hm-2三个施N水平,施硫(S)量为裂裂区,设0(S0)、20(S20)、40(S40)、60(S60)kg hm-2四个施S水平。结果表明,...
关键词:小麦 氮硫互作 超氧化物歧化酶 干物质 籽粒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