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冰

作品数:4被引量: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甘蔗唐代抗日战争内迁全面抗战时期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城市史研究》《中华文化论坛》《农业考古》《宜宾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全面抗战时期游记中的重庆印象与内迁生活被引量:2
《中华文化论坛》2021年第6期93-103,156,共12页李冰冰 
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项目“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9KZZD005);重庆市社科规划抗战专项“战时璧山实验地方法院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19Y BKZ19)成果。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量知识分子内迁至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大后方,并以游记的形式记录下了对重庆的印象与观感。独特的城市建筑形态和雨雾天气加深了内迁知识分子对于重庆作为山城、雾都的自然印象,与此同时,内迁者对于战时重庆的政治...
关键词:重庆印象 抗日战争 游记 日常生活 
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区域城镇化——以近代北碚地区为例
《城市史研究》2021年第1期128-147,共20页李冰冰 谢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资料编年整理与研究(1901~1949)”(17ZDA198)阶段性成果。
近代以来,北碚因卢作孚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而闻名。正是通过以“乡村现代化”为主旨的乡村建设运动,北碚从巴县的小场镇转变为一个“典型的乡村城市”。当然,近代北碚的城镇化,不仅是因为卢作孚发展经济、改良市政的乡村建设活动,同时...
关键词:区域发展 乡村建设运动 北碚 卢作孚 
唐代甘蔗产业分布及其商品化研究
《宜宾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84-90,共7页李冰冰 
甘蔗产业发展历史悠久,至唐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表现在产地增加,呈现"多个中心,南北不平衡"的分布特征;商品化生产特征明显,出现了种蔗、制糖及贩糖的专业户。甘蔗产业的商品化发展对当时唐代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作用和影响:既丰富...
关键词:唐代 甘蔗产业 分布 商品化 
唐代甘蔗分布及影响初探被引量:2
《农业考古》2015年第1期268-274,共7页李冰冰 
甘蔗种植历史悠久,至唐代又有了显著的进展,主要表现在:甘蔗产地增加,形成"多个中心,且南北不平衡"的分布特征;甘蔗具有的食用、药用、经济和文化功能使其在唐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关键词:唐代 甘蔗 分布 影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