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作者=刘秉儒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黄土高原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微生物碳的大小和活性的动态被引量:12
《中国沙漠》2006年第4期580-584,共5页贾国梅 方向文  王刚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沙区水资源承载力与植被优化配置技术研究"(2005BA517A02);"兰州市郊黄土丘陵雨养生态系统建植技术研究"(2004BA901A15);"沙区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技术研究"(2005BA517A03)
耕地弃耕后植被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碳的大小和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与耕地相比,各种演替阶段的弃耕地均有较高的有机碳和微生物碳含量,在26a限弃耕地中,有机碳和微生物碳的含量达到天然植被的64.56%和48.69%,而且有机碳和微生物碳...
关键词:微生物碳 有机碳 弃耕 次生演替 黄土高原 
荒漠草原4种典型植物群落夏季土壤呼吸及枯枝落叶分解释放CO_2贡献量被引量:2
《生态环境学报》2012年第4期629-634,共6页陈林 李学斌 王磊  王新云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2010CB434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40017;41061003);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Z1017;NZ1005);宁夏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DZR10-63)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分析法测定了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群落、赖草(Leymus secalinus)群落、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群落和冰草(Agropyron crisatum)群落4种典型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土壤呼吸和枯落物分解的CO2释放速率(RS...
关键词:荒漠草原 CO2释放 枯落物分解 贡献 
荒漠草原两种沙化草地对浅耕翻的响应被引量:15
《水土保持研究》2014年第1期85-89,94,共6页曲文杰 宋乃平 陈林  杨新国 
973前期研究专项(2012CB7232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301)
浅耕翻是退化草地改良的一项技术措施,其效果往往与表层土壤的退化程度与类型相关。为进一步认识荒漠草原退化草地浅耕翻措施的适用性及其作用机理,在宁夏盐池县选取覆沙草地(片沙覆盖型)和侵蚀草地(侵蚀粗化型)当地两种较为典型的退化...
关键词:荒漠草原 浅耕翻 植被更新 覆沙草地 侵蚀草地 
干旱区盐碱地不同栽培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被引量:31
《草业科学》2014年第7期1218-1225,共8页贾倩民 陈彦云  陈科元 韩润燕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C07B0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2CB723206)
对宁夏干旱区盐碱地6种栽培草地0-20、20-40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比较,旨在筛选出改善干旱区盐碱地土壤品质的优良草地。结果表明,各栽培草地0-20cm土壤含水量、容重、pH值均低于20-40cm,土壤养分及全盐含...
关键词:干旱区 盐碱地 栽培草地 土壤养分 微生物 
民族院校生态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教育教学论坛》2023年第14期181-184,共4页 康鹏 范瑞娟 
2022年度北方民族大学新办本科专业建设项目:新办本科专业“生态学”建设(JK2022-12);2022年度北方民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CDIO-OBE理念的‘发酵工程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2021JY021);2022年度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PBL模式与学科竞赛相融合的植物生理学教学模式探究”(2022jxgg006)。
民族院校生态学本科专业设置瞄准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对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条件艰苦地区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定生态学本科专业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三个方面的人才培养标准,充分...
关键词:民族院校 生态学 就业 人才培养 模式 
贺兰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被引量:119
《生态学报》2013年第22期7211-7220,共10页 张秀珍 胡天华 李文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61003);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Lzujbky-2012-107)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在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研究近年来受到和植物动物一样的重视程度,但是干旱风沙区微生物多样性在海拔梯度上的多样性分布规律尚未揭示。以处于干旱风沙区的贺兰山不同海拔的6个典型植被带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Biolog微平...
关键词:贺兰山 海拔梯度 植被带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BIOLOG 磷脂脂肪酸甲酯法 
围封对荒漠草原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宁夏农林科技》2017年第3期47-51,共5页王利娟 韩丛丛 牛宋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60168)
通过对宁夏荒漠草原4种典型植物群落0~10、10~20、20~30 cm厚土层微生物数量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4种土壤酶活性特性进行研究,揭示了围封对荒漠草原不同植物群落三大微生物菌群及土壤酶活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关键词:封育 荒漠草原 植物群落 土壤微生物数量 土壤酶活性 
宁夏境内12种主要土壤类型分布区域与剖面特征被引量:26
《宁夏农林科技》2011年第9期48-50,63,共4页张秀珍  詹硕仁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NZ1005)
对宁夏境内分布面积较大、对农业和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12种主要土壤类型特征、分布区域做了实地调查,并对各类土壤剖面特征做了研究,土壤剖面特征指标包括土壤质地、颜色、结构,土壤中的根系状况及新生体和(或者)嵌入体等。研究将进...
关键词:土壤类型 分布区域 剖面特征 
荒漠草原区土壤粒径组成对柠条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4
《生态学报》2019年第24期9171-9178,共8页 牛宋芳 张文文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Z15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60158)
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是荒漠草原区主要的造林绿化树种,研究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与不同土壤类型土壤粒径组成的关系有重要意义,然而土壤粒径对荒漠草原柠条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知之甚少,探讨土壤颗粒组分与微...
关键词:荒漠草原 柠条 土壤粒径 根际土壤 土壤微生物 酶活性 
人工柠条灌丛密度对荒漠草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8
《草业学报》2014年第5期107-115,共9页杨阳  宋乃平 杨新国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前期专项(2012CB7232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60161)资助
将荒漠草原人工柠条灌丛按密度分为高密度(HD)、中密度(MD)和低密度(LD),水平方向分灌丛根围(RS)、冠缘(MS)和灌丛间(IS),垂直方向分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以同一区域的荒...
关键词:人工柠条灌丛 密度 荒漠草原 土壤养分 空间分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