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作者=齐永安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中国前寒武纪痕迹化石的分布及其古生物学、地层学意义被引量:3
《地球科学进展》1996年第1期45-49,共5页永安 吴贤涛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开放研究实验室资助
近年来,在我国前寒武纪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痕迹化石,其中前寒武纪冰期前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长城纪和青白口纪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产出时代古老,表明在我国北方14~17亿年前的海水中就可能生活有古老的后...
关键词:前寒武纪 痕迹化石 地层分布 古生物学 地层学 
塔里木盆地塔中30井区剖面波动过程分析被引量:2
《焦作工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79-82,共4页永安 刘国臣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根据波动方程,740Ma、220Ma、105Ma、31Ma和10Ma是控制塔中30井区构造演化过程的主要周期,尤其是220Ma周期控制了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寒武纪—早志留世,该井区总体上处于快速沉降阶段;志留纪末—泥盆...
关键词:沉积 剥蚀过程 波动分析 塔里木盆地 石油勘探 
豫西济源二叠纪末—三叠纪初陆相微生物成因构造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7
《沉积学报》2017年第6期1121-1132,共12页郑伟 永安 邢智峰 白万备 陈百兵 李小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2110;41472083;41202071)~~
在豫西济源地区发现的陆相微生物成因构造(Microbially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ctures,MISSs),主要发育在孙家沟组和刘家沟组,可分为2大类即微生物席生长构造和微生物席破坏构造,8小类即生长脊构造、瘤状突起、曲形脱水裂痕、纺锤状...
关键词:微生物成因构造 二叠纪末大灭绝 陆地生态系 豫西济源 
河南鹤壁地区地幔包体特征及内部NAMs的含水量研究被引量:1
《矿物学报》2022年第1期29-39,共11页袁稳 侯广顺 张艳林 姜江 魏世鹏 永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773024,21507145);河南省科技厅科技公关项目(编号:172102210331)。
地幔包体作为研究岩石圈深部过程的直接对象,其内部"名义无水矿物"(NAMs)的地球化学和含水量特征,以及所在的地质背景、产出位置等为揭示岩石圈地幔演化提供了重要途径。河南鹤壁位于华北活化克拉通与稳定克拉通之间的过渡带上,区内出...
关键词:地幔包体 名义无水矿物 微量结构水 地幔温压 
豫西鲁山中元古界云梦山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发育特征及古环境意义被引量:9
《沉积学报》2020年第1期46-54,共9页邢智峰 刘云龙 付玉鑫 永安 郑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2110,41872111,41102008);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0A170010)~~
前寒武纪的生物界是以微生物为主导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生物沉积构造的研究一直受到地质学家重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碳酸盐岩地层,近年来以发育在碎屑岩地层为主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也成为地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豫西鲁山地区云...
关键词: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 鲁山地区 云梦山组 古环境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之后的底栖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以河南地区为例被引量:8
《地球科学》2021年第1期148-161,共14页刘炳辰 永安 代明月 白万备 樊钰超 庆国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872111).
扰动生物作为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通过对沉积底质的改造直接影响沉积物和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营养物质的循环、迁移和存储),对底栖生态系统工程有重要的影响.遗迹化石作为底栖生物活动的载体,为研究寒武纪大爆发之后底栖生态系统工程建...
关键词:寒武纪 底栖生物 生态系统工程 功能群 阶层 生物灌溉作用 古生物 
华北寒武纪—奥陶纪豹皮状碳酸盐岩系生物扰动成因被引量:15
《沉积学报》2020年第1期91-103,共13页刘梦瑶 永安 史云鹤 高星 苏中堂 张立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2112)~~
华北地区寒武系和奥陶系发育了大量的生物扰动白云岩/生物扰动灰岩,选择两个代表性剖面——河南登封寒武系剖面和山西兴县奥陶系剖面进行碳酸盐岩系生物扰动成因研究。河南登封寒武系第二统朱砂洞组中的遗迹化石较单一,主要为Thalassino...
关键词:寒武系 奥陶系 生物扰动 白云岩 Thalassinoides(海生迹) 
含Macaronichnus遗迹组构的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
《焦作工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98-100,共3页施振生 胡斌 永安 张国成 
简要论述了Macaronichnus遗迹属的基本特征及包含它的两种遗迹组构的组成与古环境意义 .其中海相沉积中的Macaronichnus Ophiomorpha遗迹组构大多产于与潮汐作用有关的临滨环境 ,而陆相沉积中的Macaronichnus Monocraterion遗迹组构则...
关键词:遗迹学 遗迹化石 遗迹组构 通心粉管迹 第三系 潮汐作用 Macaronichnus遗迹 古环境 
豫北卫辉地区寒武系馒头组含铁鲕粒的特征及形成机制
《古地理学报》2024年第4期863-879,共17页许旰潇 永安 何雯逸 杜耀刚 刘小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372128)资助。
鲕粒灰岩是寒武纪重要的碳酸盐岩沉积类型之一,其以方解石质和白云石质鲕粒最为常见,成因已有诸多研究。然而,含铁鲕粒灰岩或铁鲕岩在寒武纪却很少见有报道,该类鲕粒的形成机理仍不清楚。基于此,文中综合运用沉积学与沉积古地理、矿物...
关键词:成因机制 含铁鲕粒 铁矿物来源 寒武系 馒头组 
济源盆地铀成矿条件及成因分析被引量:2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1期49-54,共6页张盼盼 陈化凯 永安 温国栋 阿丽莉 张六虎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120113076600);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科研项目(2013-17)
以济源盆地中生代侏罗系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了研究区中生代盆地物源及水动力、铀源、构造、沉积环境及沉积建造、铀成矿层位和矿化特征。研究表明:该区铀矿为典型的滨浅湖相层间氧化带沉积砂岩型铀矿,初步推断其形成主要经历了盆地含...
关键词:济源盆地 侏罗系杨树庄组 层间氧化带 砂岩型铀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