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哈尔滨俄侨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二十世纪初哈尔滨小提琴家
《北方音乐》2018年第9期6-7,共2页王宇歆 
黑龙江省文化厅《中国-哈尔滨早期弦乐艺术史研究》课题的支持(立项编号:2015A012);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民族音乐中的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支持(立项编号:2015B063)
1903—1932年,一大批音乐家、犹太音乐家陆续汇集在哈尔滨。使哈尔滨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发展成国际化、移民化的大都市,并具有强大包容性、多元性的文化氛围,各种文化的冲突,东西方文明与各路宗教在这里充分自由的发展。国人自称为...
关键词:哈尔滨 小提琴家 
20世纪上半叶哈尔滨钢琴音乐的历史文化传承
《文艺争鸣》2023年第7期202-208,共7页乔馨 许中源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20世纪上半叶中国罗斯民钢琴音乐文化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2BD0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化传承是一个动态的历时过程。文化传承不同于文化传播,它“是指文化在民族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中做接力棒似的纵向交接的过程”。(1)同时,文化传承又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受到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制约而不断演变。罗斯是一个音乐文化...
关键词:罗斯钢琴学派 钢琴音乐文化 文化传承 传承模式 民族共同体 哈尔滨 19世纪后期 文化底蕴 
哈尔滨音乐教育被引量:3
《中国音乐学》2018年第2期104-107,143,共5页李述笑 
哈尔滨音乐教育的历史从1921年至1962年长达42年之久,先后设立了6所正规的音乐学校。这些在中国创办最早或较早的西洋音乐学校培养了众多的音乐人才。其办学特点是:师资素质高、正规化的科班教育、重视艺术实践等。哈尔滨教育...
关键词:哈尔滨 音乐学校 
20世纪20年代哈尔滨中的法西斯主义思潮与组织
《西伯利亚研究》2021年第4期59-70,共12页杨昕沫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弥漫世界的法西斯主义逆流渗透到当时因国内巨变而迁居他国的民群体中。一些接受了法西斯主义的不仅著书立说,大肆宣讲,还积极筹备组建法西斯主义组织。同一时期,因大量民涌入,哈尔滨成为当时中国乃...
关键词:哈尔滨 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组织 
20世纪上半叶哈尔滨音乐活动的历史叙事与文化特征探究
《艺术教育》2024年第12期97-100,共4页乔馨 杨琴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20世纪上半叶中国罗斯民钢琴音乐文化传承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BD068。
文章探讨了20世纪上半叶哈尔滨音乐活动开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和十月革命的爆发,大量涌入哈尔滨,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孤岛”。作为谋生手段和社交方式的各种音乐活动在其中起到维系民族身份和文化传统的...
关键词:哈尔滨 音乐活动 历史叙事 文化特征 
来自第二故乡的文化诱惑——论哈尔滨文学的中国文化主题
《中国文化论衡》2020年第1期180-197,共18页金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沦陷区文学思潮研究”(16BZW125);黑龙江省社科专项项目“哈尔滨的文艺活动研究”(18ZWD434)阶段性成果。
哈尔滨文学有着对哈尔滨地域风情丰富多元的描绘,从这一层面看,可以将其视为现代中国文学的特殊组成部分。文学作品表现出居的第二故乡的深爱之情,从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倾慕与眷恋。哈尔滨的文艺活动...
关键词:中国文化 地域文化 哈尔滨 黑龙江流域文明 
哈尔滨精神世界探析——基于东正教视角
《北方论丛》2020年第4期134-140,共7页张艳杰 裴云红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东正教视角的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16ZSB02)。
精神世界是人特有的一种生存状态,它既是人精神力量之所在,也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正教在罗斯千年的历史文明中融汇而成罗斯民族的慧根,成为罗斯民族生命之魂。对于20世纪上半叶生活在哈尔滨罗斯民来说,东正教早已深深...
关键词:东正教 哈尔滨 精神世界 
20世纪初哈尔滨文报刊分析被引量:4
《国际新闻界》2005年第6期74-77,共4页赵永华 
对于在华文报刊史的研究通常以时间为轴,按照历史的发展情况,分阶段全面论述,并着重分析某些主要报刊、报人和重大事件,这是新闻史研究的一般作法。本文从另一视角,以数据为线索,结合史实,通过数量上的分析,试图揭示在哈尔滨出版的...
关键词:在华外报 哈尔滨 文报刊 
加强哈尔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年第10期9-10,共2页彭传怀 李春艳 
2014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4E096);2014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544067);2013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青年项目(2013C063)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移居哈尔滨进行了大量的经济和文化活动,留下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这笔文化遗产构成了哈尔滨文化遗产。保护这笔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然而哈尔滨文化遗产保护也...
关键词:哈尔滨 文化遗产 保护 
从“白残党”到“苏联公民”——1917—1945年哈尔滨群体心态的转变过程
《黑河学院学报》2024年第12期29-32,共4页刘乘林 
近代以来,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大批作为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迁至哈尔滨并定居于此。1917至1945年间,国国内的政权更迭和中(苏)日三国势力在哈尔滨地区的角逐使得在哈在身份认同和群体心态上也发生了种种变化。...
关键词:哈尔滨 心态史 中东铁路 伪满洲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