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商时期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试论湖南澧阳平原时期考古遗存的发展阶段被引量:2
《江汉考古》2016年第3期62-73,共12页豆海锋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长江中游夏时期社会演进及与中原地区的互动关系研究(编号12CKG003)";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编号12JZ046)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将湖南澧阳平原时期遗存划分为皂市遗存与斑竹遗存两类,二者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这种阶段性的特征与文化对本地文化的冲击作用及两地文化的相互调适息息相关。
关键词:澧阳平原 长江中游地区 时期 文化互动 
试论金沙遗址出土早期铜戈被引量:4
《江汉考古》2018年第4期68-74,67,共8页田剑波 左志强 周志清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金沙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研究报告》(批准号:12&ZD19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无胡直内带阑铜戈是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一类年代较早的铜戈,本文将其分为两型,判断其年代集中在二里岗上层至殷墟时期,部分晚至西周早期。两型铜戈都根源于中原地区,分别通过关中地区及北方——西部文化走廊传入成都平原。其中A型...
关键词:金沙遗址 无胡直内带阑铜戈 时期 文化扩张 
江西新干大洋洲青铜器三题被引量:2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131-137,共7页彭明瀚 
结合现代考古资料与古代文献,对青铜短柄翘首刀、卷首刀、大钺和箕形器进行类比分析,发现它们在代是显示其所有者社会地位和权势的仪杖器。大洋洲的短柄翘首刀、箕形器是代同类器型中最大者,大钺是代同类器型中最厚重者,也是代...
关键词:江西新干大洋洲 青铜仪杖器 时期 
江淮西部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被引量:12
《东南文化》2012年第6期79-86,共8页侯卫东 
安徽中部淮河与长江之间的江淮西部,二里下层时期流行的是本地文化;二里岗上层一期开始,文化以嵌入的方式广泛散布。文化在二里上层一期至洹北城晚期,与江淮西部的土著文化逐渐融合,二里岗上层一期和白家庄阶段的文化面貌与文...
关键词:江淮西部 时期 考古学文化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继承法
《当代法学》1996年第5期35-35,共1页
关键词:我国历史 王位继承 发展趋势 夺王位 继承法 微子启 时期 封建王朝 传者 史记 
试论安徽沿江平原代遗存及与周边地区的文化联系被引量:9
《江汉考古》2012年第3期69-80,68,共13页豆海锋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KG003);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的支持
本文以安徽沿江平原地区的时期遗存为考察对象,将该地区时期遗存划分为两种,其中沿江西段为"薛家岗遗存",东段地区为文化"大城墩类型"。通过与周边地区比较,对两类遗存的年代、性质及文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为了揭示沿江平原地区...
关键词:安徽沿江平原 时期 文化互动 传播路线 
西方艺术史研究视角下的盘龙城青铜器——读《盘龙城:一座位于湖北的代城市》
《南方文物》2012年第2期6-11,共6页孙卓 
前言盘龙城是时期考古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材料公布之后,学界就不断对其展开研究。在西方,尤其是艺术史领域对盘龙城出土青铜器进行了较多的讨论,其中贝格立(Robert W.Bagley)
关键词:艺术史 研究视角 盘龙城 出土青铜器 座位 湖北 学界 代城市 时期 论著 考古 材料 
长江中游时期考古学文化演进及与中原地区的联系被引量:7
《考古》2014年第2期79-94,2,共16页豆海锋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KG003);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2JZ046)的中期研究成果
长江中游地区时期考古学文化演进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早一、二期时文化在长江中游直接分布或间接影响着各区域文化的发展;早三期至殷墟一期是文化趋于消退、土著文化逐渐兴起的文化整合阶段;殷墟二期至周初,这一时期长江中游...
关键词:长江中游 时期 文化演进 文化互动 
剑桥大学藏康熙朝招徕外令牌并考释
《清史研究》1996年第3期63-65,共3页王庆成 
关键词:令牌 剑桥大学图书馆 康熙朝 《海国闻见录》 英国东印度公司 朝贡贸易 《厦门志》 一口通 时期 清前期 
西安老牛坡遗址聚落范围调查简报被引量:3
《中原文物》2021年第1期4-10,共7页李彦峰 陈钢 马金磊 
为进一步确认聚落范围和掌握聚落内部遗存分布情况,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再次对老牛坡遗址进行了田野调查。本次调查采用聚落结构调查法,通过记录遗址内各类遗迹和遗物的分布情况,最终确定了遗址的聚落范围,这为探讨老牛坡遗址的聚落变迁、...
关键词:老牛坡遗址 聚落范围 调查 时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