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宗法制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维新的影响与中国特色——华夏文化漫语之八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29-36,共8页逸群 
维新包含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井田制的持久性,二是贵族血胞政权制的稳固性。这两个特征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长远的影响力。
关键词:井田制 贵族血胞政权 宗法制 农业 人口 家庭经营制 多种成分并存 
太伯、季札“让王”论被引量:3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80-82,共3页吕锡生 
太伯让王是在审视客观形势后所作的明知决择 ,其核心是让贤 ;季札让王忽视了客观形势的变化 ,拘泥于守节 ,其核心是守礼。值得注意的是当吴国采取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后 ,季札乃墨守旧礼一味退让 ,最终引起宗室相残 ,政权落于贪者。两相比...
关键词:吴太伯 季札 让王精神 宗法制 历史人物评价 让王原因 吴文化 
以气缘取代血缘——从张载的宗法思想到人类共同体的思考
《思想与文化》2016年第2期-,共11页周赟 
张载认为,在真正的宗法制里,天地是父母,人人都是天子,君王与天下人是嫡庶关系.而习惯上的宗法制里,君被称作父,作为唯一的天子,上天有嫡而无庶,其实这不是宗法制了.然而,在张载的宗法制里,由于缺乏血缘上的先后顺序,所以他提出只有德...
关键词:宗法制 气缘 德性 人类共同体 
玄宫之碑:元末西南一隅的英雄悲歌
《课堂内外(初中版)》2021年第7期54-55,共2页邓君 杨震 
立国"何为夏?""夏,本义为中国之人。自从大禹之子启以宗法制立国,建立夏朝之后,这个字在几千年间已成我族的代名词。""原来如此,我只知道《尚书》中那句‘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华夏华夏,说的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啊。""既然如此,我们虽立...
关键词:原来如此 《尚书》 宗法制 华夏 
西周“宗盟”初探被引量:10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41-48,共8页巴新生 
“宗盟”并非普通的宗族联盟,而是周天子为了构筑天下一统的宗法等级秩序,以宗法制为范式,以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为对象的政权组织形式。其实质是姬姓宗法制组织原则的扩大。“宗盟”是血缘、宗族社会组织形式不断扩展和完善的产物,...
关键词:西周 宗盟 宗族 宗法制 组织形式 
论《白鹿原》中的长子形象
《快乐阅读》2021年第2期35-38,共4页陈秋怡 陈茜(指导) 
一、家族文化中的长子定位自周朝完善宗法制起,中国的宗族文化从未间断,其影响延续至今。广义上的"宗族",包括家庭、家族、宗族和族系四层概念。本文只选取其中的"家族"一层展开论述。魏晋时期,族权形式由原先的重"兄道"转变为重"父道"...
关键词:《白鹿原》 家族制 宗族文化 宗法制 魏晋时期 
哀牢山苏氏移民文化的三次变迁
《民族工作》1997年第11期45-47,共3页李洪文 
关键词:移民文化 哀牢山 传统文化 汉族移民 苏氏 土著民族 宗教信仰 现代文明 宗法制 文化变迁 
中国古代礼仪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6年第6期16-16,共1页
关键词:古代礼仪 中国 人生礼仪 政治类 宗法制 军礼 生活 丧礼 仪式 礼节 
孔子中庸思想对当前家庭教育的启示
《中国家庭教育》2010年第3期72-74,共3页姜宏德 
中庸作为一种伦理道德观和思想方法论是由孔子率先提出来的,它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当时,新旧制度交替,宗法制处于礼崩乐坏之时,整个社会失去了赖以维系的准则,出现了“失中”现象。孔子认为,这种局面是由于“天下之无道...
关键词:中庸思想 家庭教育 孔子 思想方法论 伦理道德观 春秋末年 礼崩乐坏 宗法制 
中国传统家国关系中的公共伦理价值探究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54-60,共7页乔新娥 
南充市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项目“中西政治思想比较视野中家国关系探究”(NC21B052):西华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政治人的公共意识问题研究”(17E031)。
“家国同构”体制施行于西周宗法分封制阶段,秦朝之后确立的君主专制呈现“家国异构”特点,后者在传统儒家学说倡导的家族伦理观念作用下,保留了深刻的“家国同构”伦理价值。国家追求公共权力与公共利益,家族则追求血缘为基础的私人利...
关键词:家国同构 家国关系 宗法制 公共伦理价值 政治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