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积极自由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解读柏林的两种自由概念——兼论柏林对马克思自由观的误读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85-88,共4页吴花花 
柏林的两种自由概念源于贡斯当关于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的探讨,柏林对消极自由的推崇、对积极自由的贬斥改变了牛津唯心主义自由观的基本方向,恢复了久违的古典自由主义传统。但将消极自由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位必然会破坏自由的...
关键词:柏林 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 马克思 
两种自由概念之辨——论伯林的自由被引量:1
《宜宾学院学报》2015年第10期40-46,共7页陈文斌 
以赛亚·伯林明确提出了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这两种自由概念,其贡献在于厘清了两者对于自由本身的作用。消极自由要求保障最低限度的自由领域,积极自由的自我实现则外拓自由领域;前者一味退守将扼杀自身,后者一味外拓将丧失自由本身。两...
关键词: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 伯林 多元论 
弗洛姆的逃避自由心理机制—读弗洛姆《逃避自由
《时代人物》2020年第36期67-68,共2页刘薇 
弗洛姆阐释了“自由”对现代人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人们追求自由;另一方面,人们逃避自由。他从生物的进化过程、个体的发展过程以及社会的发展过程等分析了人们逃避自由心理机制的生成根源,以及在逃避孤独的过程当中形成的三种逃避自...
关键词:逃避自由 心理机制 积极自由 
不可“杀一不辜”的社会伦理旨趣被引量:1
《宁夏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29-33,共5页杨珺 
山西省2015年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三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四个方面分别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孟子》有不可"杀一不辜"的篇章,其中蕴含的积极自由、道德平等、德行公正、德性法治等的社会伦理旨趣,不能简单等同于西方话语体系中的相关意义,但却因具有本...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自由 道德平等 德行公正 德性法治 
大学教师的学术人格被引量:3
《教师教育学报》2014年第1期117-126,共10页孙绵涛 
人格是人在满足人性的各种需要的活动中形成的.大学教师的学术人格是大学教师在满足其学术发展需要的学术活动中,在心理和行为上所表现出的一种明显的稳定的特征.学术人格是人的基本人格即智慧人格中的一种,它与政治人格、道德人格共同...
关键词:大学教师 人格 学术人格 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 
《共产党宣言》中的自由思想解析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76-79,共4页王田 
马克思本人经历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立场的转变,其自由观也实现了"消极自由"到"积极自由"的转变。《共产党宣言》中的"自由人联合体"集中表达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积极自由"的构想,同时其主体是"现实中的个人",因而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自我实现 物质基础 阶级斗争 自由时间 
查尔斯·泰勒论自由:一种处境化自由
《沈阳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42-44,共3页高飞 
分析介绍了泰勒的自由观,认为面对当代自由主义者对消极自由的过分推崇,泰勒试图在思想史的回复中重新审视消极自由积极自由,泰勒认为代表消极自由的离根哲学的道德外观并没有错,错在佐证其道德外观的道德根源的丧失,而蕴含积极自由...
关键词:查尔斯·泰勒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处境化自由 
积极自由的三副面孔被引量:2
《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4期140-148,161,160,共11页马华灵 
上海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施特劳斯的西方自由主义批判研究"(2017BZZ00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青年跨学科创新团队项目(2018ECNU-QKT011)
中西学术界普遍简化了伯林的积极自由理念,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误解。实际上,伯林的积极自由蕴含着三种版本。积极自由的1.0版本指的是原初的积极自由,亦即我是我自己的主人,而不是他人的奴隶。积极自由的2.0版本指的是个体的积极自由...
关键词:以赛亚·伯林 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 
试论法律对自由的确认与调整被引量:14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108-114,共7页黄建武 
人们通常说,法律是自由的保证,其实问题并不如此简单。只有在法律确认了自由的条件下,法律才是自由的保证。法律要确认自由,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界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防止人们相互对自由的侵害;二是界定个人与国家...
关键词: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国家权力 法律调整 调整原则 
在社会中寻求自由——论格林的自由被引量:4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22-27,共6页邓振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批准号为:01JB770011)
格林认为自由不是原子式个体的占有物,而是社会主体自我实现和增进社会共同善的能力。自由只有在社会中,通过社会和个人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社会可以且有义务增进个人自由和社会共同善,而个人有权也有责任参与社会体制的建设。但个人...
关键词:格林 积极自由 个人 社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