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颗石藻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胶州湾表层沉积颗石藻Gephyrocapsa oceanica的分布模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英文)被引量:5
《古生物学报》2001年第4期505-513,共9页钟石兰 汪亚平 高抒 曹奇源 祝幼华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No .95 310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 (No .4972 5 6 12 )资助课题
对胶州湾和邻近海域表层沉积中颗石藻Gephyrocapsaoceanica的分布进行初步研究 ,并提出胶州湾内这个种的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该种在胶州湾和邻近海域表层沉积颗石藻组合中占绝对优势 ,几个从属种类Braarodosphaerabigelowii,Syraco...
关键词:颗石藻 分布模式 沉积动力学 胶州湾 海湾 水下地貌 
颗石藻光合作用与钙化作用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河北渔业》2019年第2期42-49,共8页刘发龙 李芸 王巧晗 宫庆礼 
青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城市项目:高效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关键技术与成套设备研制及产业化应用
颗石藻的生物学种类、形态特征、分布特点做了简单概括,探讨了影响颗石藻光合作用与钙化作用的多种因素,包括光照、温度、营养盐与海水酸化,揭示了光合作用与钙化作用之间的偶联机制,对颗石藻的利用价值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颗石藻 光合作用 钙化作用 光合与钙化偶联机制 
Variation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Coccolith Weight in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over the Last 200 ka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2016年第3期456-464,共9页LIANG Dan LIU Chuanlian 
Project ‘Ocean Carbon Cycle and Tropical Forcing of Climate Evolution’ to provide research material for this study;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91228204, 41376047) for financial support
Using a coccolith weight analytic software(Particle Analyser), we analyze most abundant coccolith species in a sediment core from the central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WPWP) and calculate coccolith size and weight var...
关键词: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coccolith weight analysis primary productivity PRECESSION 
中国南方泥盆系的颗石藻被引量:4
《地质科学》1991年第3期239-245,T002,共8页侯奎 田兴有 陈延成 宣志强 刘秀清 柏俊生 
本文鉴定和描述了中国南方泥盆系的颗石藻化石,计有两个新属,八个新种和一个未定种。其中中华甲球藻属(新属)(Sinothoracosphaera gen.nov.)包括盘桃中华甲球藻(新种)(S.placenta sp.nov.)和异孔中华甲球藻(新种)(S.heteromorphicporora...
关键词:泥盆系 颗石藻 中国 南方 
海洋粘土矿物与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共培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岩石矿物学杂志》2017年第2期274-280,共7页邹翔 孙仕勇 林森 申珂璇 谭道永 董发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472310,41672039);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16ycx041)~~
颗石藻是海洋中广泛分布的超微型浮游藻,经生物矿化作用形成的碳酸钙质石,在古海洋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海洋粘土矿物与有机质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选取广泛分布于海洋的赫氏颗石藻Emiliania huxl...
关键词:颗石藻 海洋粘土矿物 伊利石 蒙脱石 Emiliania huxleyi 
海洋酸化对颗石藻的影响被引量:5
《地球科学进展》2012年第11期1274-1280,共7页苏翔 刘传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从室内培养到地质记录探索颗石藻在南海碳循环中的应用"(编号:91228204)资助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CO2)并释放到大气中。CO2溶于海水,造成海水pH值降低,改变海洋碳酸系统的平衡。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特别是钙化生物构成威胁。颗石藻作为主要的钙化浮游生物,在海洋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
关键词:海洋酸化 碳酸盐系统 颗石藻 光合作用 钙化作用 
不同铁浓度对一种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海洋科学》2022年第12期50-62,共13页任庆敏 林燕妮 王寅初 秦松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中国海岸带植物资源数据库”(NBSDC-DB-22);内蒙古自治区关键技术攻关计划(2021GG0414)。
为探讨铁对颗石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分离于秘鲁上升流区域的两株不同基因型的赫胥黎艾氏藻Emiliania huxleyi RCC6660与RCC6666为研究对象,在调整5种铁浓度(0、50、100、500、1 000 nmol/L)的Aquil培养基中培养,比较其生长率、色...
关键词:颗石藻 铁限制 光合 叶绿素荧光 
全球:藻类为气候变化提供线索
《渔业信息与战略》2013年第2期167-167,共1页
被称作“颗石藻”的海洋微藻能够为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线索,无论是现在还是数百万年前。研究发现,颗石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体现在各个种类的生长速度变化上。颗石藻作为一种浮游生物,不仅遍布于现代海洋中,也广泛存在于化石记录中。...
关键词:气候变化 藻类 海洋微藻 颗石藻 速度变化 浮游生物 化石记录 碳酸钙 
海岸水体中石在古水深定量研究中的运用——以黄海辐射沙洲海区为例被引量:7
《现代地质》2000年第3期263-266,共4页邹欣庆 葛晨东 
国家科技部"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编号 :96-92 2 -0 3 -0 1)
将沉积物中的石作为一种特殊的沉积粒 ,根据颗石藻的生态特点 ,建立了海岸带环境中石丰度与水深关系的标准分布模式。以此模式为依据 ,通过对柱状样品中石的研究 ,确定了工作区近 3 .5万 a以来古水深的变化规律及变化幅度 ,为...
关键词:颗石藻 标准分布模式 辐射沙洲 古水深 海岸水体 
柴达木盆地未熟—低熟石油的生烃母质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9
《地质学报》2002年第1期107-113,T003,共8页周凤英 彭德华 边立增 黄第藩 王延斌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科技发展规划中研究项目(编号96006-17)
柴达木盆地古近系—新近系烃源岩具有有机质丰度低,而烃转化率却较高,主要形成于咸水、还原环境特点,明显有别于我国东部古近系—新近系的烃源岩。特别是目前在柴达木盆地已探明的石油资源中80%为未熟—低熟石油,更是与我国东部盆地古...
关键词:未熟-低熟石油 生烃母质 丛粒藻 颗石藻 柴达木盆地 烃源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