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说”与“不可说”——关于文学翻译中意会与言传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周海英[1] 高华丽[1] 

机构地区:[1]中国计量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  处:《作家》2012年第16期176-177,共2页Writer Magazine

基  金:浙江省社科规划2011年度项目(11JCWY04YB)“翻译的多视角透视”成果之一

摘  要:在文学翻译理论研究中,研究者们提出了"意会"和"言传"两个翻译过程中碰到的概念,意即"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争论。本文从维特根斯坦对"不可说"的论述入手,结合接受美学的理念,从哲学的角度来论述"可译性"与"不可译性"这一对矛盾共同体相互依存,共同促进语言文化发展,进而提出了"不可译性"存在的价值,正是由于"不可译性",让语言文化有了绚烂多彩的特征。

关 键 词:语言哲学 可译性 不可译性 接受美学 

分 类 号:I046[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