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巴莫.曲布嫫
机构地区:[1]彝族
出 处:《民族文学研究》1989年第1期47-52,共6页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摘 要:古代彝族地区为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的昌炽之地,原始宗教祭坛提供了一块滋润萌长祭祀诗文学的沃土佳壤。彝族宗教祭司呗耄作为垄断文化的知识阶层掌握彝文字,他们以古彝文创作了大量用于祭祀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祀神诗、祭祖诗、送魂诗及招魂诗,大都包容在各类彝文经籍中。这些用于祭仪的诗歌在原始宗教外壳的包裹下,深藏着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原始宗教仪式得以传播。本文旨在:通过祭祀诗文本特点的分析,始终把握传播——接受这一文学接受过程,从接受形态、接受背景、接受方式及接受心态四个方面来探讨彝经祭祀诗的接受问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