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暗示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贾凤玲 

出  处:《河北教育(教学版)》1996年第3期45-47,共3页

摘  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非语言暗示,属于教学方法的范畴,它是教师利用暗示手段,激发学生心理潜力,加速学习进程的一种方法.它主要以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脑科学等最新研究成果为科学依据,把人作为教育的主体,把人的充分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以研究人的特点、人的需要、人的生理、心理的活动机制和潜能作为教育理论的科学依据,强调环境、情感、艺术以及无意识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使之统一、协调地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是六十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首创的.时至今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一方法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用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关 键 词:课堂教学 语言暗示 教学方法 教师 教育途径 教学过程 艺术途径 教育理论 心理途径 课文内容 

分 类 号:G623.2[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