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明天的太阳——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邱悦[1] 

机构地区:[1]北京景山学校

出  处:《基础教育参考》2004年第11期14-15,共2页Basic Education Review

摘  要:德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自我完善的愿望。但在现实中,德育更多地演变成一种认知领域道德知识的教学和灌输。学生仅仅成为接受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容器.而没有真正参与到德育过程中来。值得注意的是:德育中的“物化”倾向日益严重,将学生仅仅视为教育工业下的标准化教育商品,而忽视学生作为“人”的思想、情感和需要,忽视学生作为“人”的生命体验和道德实践,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如今学校的德育规范和制度措施不可谓不多。检查与惩罚的力度不可谓不严,但仍然问题重重.正因为忽视了主体的作用,因此,德育要求仅仅是教育者的主观愿望,而没有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需求。

关 键 词:德育过程 学生 教育商品 灌输 教育者 思想道德建设 未成年人 愿望 往事 物化 

分 类 号:G41[文化科学—教育学] G641[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