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外语研究》2005年第3期52-56,共5页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
摘 要:本刊今年第1期发表了刘世生教授的“语言与文学的接面关系研究”一文,涉及文体学研究在语言学和文学之间的桥梁作用。其实,翻译学和语言学的关系或许更为密切,更为天然,其间的“接面”更多,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20世纪当代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途径一经进入我国,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呼应,人们在基于中国传统文论和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的传统译论之外看到了一片新天地,积极尝试以不同语言学派的观念、方法来探究、说明以往无法解释清楚的种种翻译现象。然而近年来,随着跨学科、多学科视野的不断开拓,特别是随着翻译文化批评的兴起,翻译研究的语言学途径似乎有点无所适从了:这个路子还通吗?翻译的语言学研究是不是除了套模式以外就无事可做了?本期选登的当代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莫娜·贝克尔教授的这篇文章,正是试图回答这些问题,相信会对我们有所启发。需要说明的是,出于种种原因,和国内大多数同类期刊的做法一样,我刊一般也不发译作(尽管这的确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好文章不管是谁写的,总比泡沫强),所以这里我们采用的是这篇文章的编译稿,作为全文最后一部分的一个精选书目也去掉了。
关 键 词:翻译研究 语言学模式 中国传统文论 文体学研究 多学科视野 语言学研究 关系研究 桥梁作用 20世纪 传统译论 美学理论 语言学派 文化批评 无所适从 翻译学 新天地 跨学科 文章 贝克尔 理论家 编译稿 文学 教授 当代 解释
分 类 号:H059[语言文字—语言学] G420[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