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立群[1]
机构地区:[1]中南大学
出 处:《现代大学教育》2006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Modern University Education
摘 要:对高校网络德育的吸引注意力研究就是深入研究网络德育的有效性问题,是将心理学的理论与教育学的实际相结合,运用心理学的科学方法解决大学德育中的现实困惑的尝试。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 首先,阐述了网络德育是高校德育面临的新课题。在网络时代,高校德育面临新的形势,网络德育已成为高校德育内容的新补充。与传统德育相比,网络德育凸现出以下新特征:开放性,互动性,趣味性。时效性和非强迫性。 其次,分析了高校网络德育面临的新困惑。新困惑表现为:(1)德育首位失位。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德育的首要性理念受到强烈的冲击与挑战。(2)传统德育失效。传统德育失效是指传统德育的有效性在减弱,实效性在逐步丧失。(3)现实道德失范。传统的道德规范由于不适应网络运行的新环境,受到严峻的挑战和冲击,规范能力明显下降而形同虚设。另一方面,面对全新的网络领域。又没有新的道德规范适应。 第三,探讨了注意力散失是高校网络德育瓶颈的原因。创造性地提出了注意力除了经济价值以外,还具有德育价值的命题。注意力的德育价值体现在: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未来的网络大战就是“眼球之战”,谁获取了青年学生的注意力,谁就赢得了道德教育机会,就为获得道德教育上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注意力面临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网络信息的无限性分散注意力。(2)网络信息的复杂性扰乱注意力。(3)网络信息的异质性争夺注意力。(4)德育网站的落后性冷落注意力。(5)德育工作者观念的滞后性流失注意力。 第四,提出了吸引注意力的对策。页面设计是吸引注意力的前提;内容设计是吸引注意力的关键:综合服务是吸引注意力的源泉:品牌策略是巩固注�
关 键 词:网络德育 注意力 高校 论文 有效性问题 大学德育 科学方法 心理学 教育学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179.147